人類的長像跟著氣候走

0
589

人的長像雖然與父母親有關,但非完全,包括膚色、容貌、外觀、性格和行為…等,確與氣候變化習習相關。人的膚色淤分為三類:黑人、黃種人和白人。

黑人早期分佈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由於陽光強、氣溫高、日照時間長、紫外線指數偏高,所以皮膚顏色呈黑色,為了抵禦剛溫強光,所以他們的脖子很短,頭顱明顯偏小,頭髮短呈捲曲波浪狀,鼻子較闊,這樣有利於散發體內的熱量。另外,由於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在室外活動的時間較長,又因氣溫高心情易發怒暴躁。

黃種人大多分佈在中緯度地區,平均氣溫較熱帶地區低,為溫帶氣候,因太陽為斜射,故紫外線指數不及熱帶,日照射時間相對比赤道附近少,故膚色呈黃色。又因中緯度地區氣候變化大,夏天熱冬天冷,全球各種氣候均在中緯度地區發生,嚴寒、酷熱、颱風、乾旱、冰雹、降雪、龍捲風、沙塵暴,養成此區人類有克服各種氣候的能耐,全球人類菁英均出自中緯度地區。居住在此區域的人類,頭大呈圓型,臉部比較平。

白人一般分佈在高緯度的寒帶氣候,由於太陽不能長年直射,陽光照射強度較弱,一年中幾乎有一半時間見不到陽光,紫外線指數偏低,氣溫很低,嚴寒時間又長,為了底禦嚴寒低溫,因此鼻樑較高,鼻孔道較長,略呈鉤狀,有利於冷空氣進入體內的加溫及減少散熱量。由於氣候冷,室內活動時間長,人與人朝夕相處時間長,養成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具有較強的忍耐力,譬如生活在極地的愛斯基摩人,被人稱為「永不發怒」的人。

現在由於交通發達,在各種氣候區都可以見到不同膚色人類,但氣候對人類外觀長像一樣不易改變。除氣候區會影響人類的長像外,住在不同高度的地區,因氣候也有差異,亦會造成不同性格,如生長在高山的居民,因空氣稀薄,山區民眾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發達,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也比平地居民明顯偏多,山區居民又因山高地廣,人煙稀少,長久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人,說話聲音宏亮,個性誠實爽直,如台灣原住民個個從小就能歌善舞。

居住在溫暖宜人的水鄉居民,因氣候濕潤,風景秀麗,人們對周圍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機智敏捷,所以在大陸江南地區,文人墨客較多。居住在廣闊草原的游牧民族,如大陸的塞北地區、美國早年的西部大草原,因為交通不便,氣候惡劣,風沙很大,所以他們常常騎馬奔馳盡情舒展自己,性情變得很豪放直爽,熱情好客。

氣候對身高影響最為明顯,如大陸北京地區,年日照時數為2778小時,武漢為2085小時,廣州為1948小時,成都為1239小時,所以這些城市的居民,平均身高依次為北京人最高、成都人最矮,其原因為日光中的紫外線能使人體皮膚的脫氫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它能促進人類骨骼長高的作用,所以孩童期要做適當的戶外運動,能幫助年青人長高長壯。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