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七企業認為:股東和員工是最重要的責任

0
446

企業不僅要對的起股東,更要對得起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和環境生態,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近來已成為國際間衡量企業成就的一把尺。

製鞋代工龍頭寶成工業,在NIKE等品牌大廠要求下,很早就設立CSR專責部門;國際投資機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也開始將企業社會責任的績效評估,納入投資參考,以CSR為投資標的這類型基金,近來在歐美市場快速崛起。

國內企業對CSR的認知還在萌芽階段,《遠見》雜誌因此針對七百家上市公司發出「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企業把重視「股東權益」和「員工權益」當作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而且將誠實納稅(77.8%)和遵循企業倫理規範(76.7%),當作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主要表現。

在照顧員工和福利制度上,國內上市企業最常見的作法,是提供定期員工健康檢查(91.8%)和提供團保或勞保外的人身保險(76.4%),只有不到8.8%的企業提供員工托兒安親服務。

在勞工工作權益上,去年國內上市企業有38.1%引進外勞,29.3%採取優退、優離,9.1%凍結人事,5.7%實施裁員,4.8%曾關閉生產線或工廠,2.6%則採取減薪。將近三成六的上市企業表示,曾對被資遣的員工提供職業介紹服務,或代向政府機關申請相關協助,如職訓、輔導轉業等。

是否成立工會,在歐美先進國家是企業重視勞動人權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過《遠見》雜誌調查卻發現,高達69.8%的上市企業沒有設立工會,尤其科學園區裡的高科技廠商,包括國際一流大廠台積電、聯電等,都沒有工會組織。「因為工作太忙,福利又好,員工根本無暇去搞工會,」一位勞委會官員解釋。

雖然國內企業認為社區關係和諧(34.9%)遠遠不如公司治理(68.5%)和財務揭露(66.8%)來得重要,不過將近七成(68.3%)的上市企業去年曾捐款贊助社會公益(如慈善、學術、教育、文化、藝術等),也有19.7%去年曾協助公益團體推展環保運動,去年有30.4%的上市企業要求員工參與社區活動。此外,上市企業有26.4%設有基金會。

陸續爆發數起上市企業舞弊醜聞,再度引發國人對公司治理的高度重視,《遠見》雜誌調查發現,目前已有45.2%的上市企業設置外部獨立董監事,目前尚未設置者,有61.5%表示未來三年內會設立。

國外企業大多會主動向投資人、社會大眾揭露本身完整的社會責任績效,但此風氣在台灣才剛起步。調查指出,國內只有18.2%的上市企業曾經發布企業社會責任或永續發展報告書,六成七的企業傾向結合公司年報,五成有意在公司網站或股東大會上揭露相關資訊,有意願定期單獨出版CSR報告書的不到5%。

目前已定期出版環境年報或安環報告的企業,包括台積電、聯電、台電、中油、中美和、統一超商、國瑞汽車和福特六和汽車等,像中油計畫今年對外發表永續發展報告書,率先揭露CSR整體資訊。

根據《遠見》雜誌調查發現,國內上市企業已有21.1%設置CSR專責人員或部門,尚未設置的企業有54.3%未來打算跟進;高達91.7%的上市企業有意願更深入瞭解CSR的內容,87.9%計畫將企業社會責任列為長遠發展策略。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