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副總統呼籲全球重視氣候暖化問題,不僅提醒了人類對越來越熱的氣溫已威脅到我們的生存問題,他同時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對高爾而言這個獎得來非常容易,同時也證明重量級政治人物的呼籲,比學者專家的提醒更來得有效。
氣候暖化問題不只是近幾年的事, 其實早在20多年前,氣象學者及專家就已經提醒人類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已使天空中的臭養層破了大洞,有了大洞太陽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地球,不僅氣溫上升,同時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增加,更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因為過多的紫外線,我們得皮膚癌的機率會增加很多。
為了使暖化問題減緩,挽救我們居住的地球,各國相繼推出節能減碳政策,但是美國確不肯簽署京都議定書,主要原因是美國認為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應該負起環保責任,但大陸當局則認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對全球氣候暖化問題及責任應負最大的責任。
歐巴馬總統上任後所任命的能源部長珠棣文所提出的研究報告,促請美國和大陸方面共同努力對抗全球暖化,而希拉蕊國務卿大陸訪問,氣候變遷問題可能成為重要討論議題之一。所以氣候暖化問題,不僅是中美雙方的問題,其實也是全球世界各國不僅重視,且是藉暖化問題各取所需,為自己的國家謀求最大的利益。
氣候暖化的起點就是南北極冰山融化,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就是使用了北極冰山融化的照片,讓大家重視氣候暖化問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也因為冰山融化了,人們也容易到達,而這個極冷地區原本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之地,現在卻成為各國相互爭取佔領的新生地,原因何在?究其原因是冰山之下,是天然資源相當豐沛之處,尤其是會製造二氧化碳,造成氣候暖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石油儲存量相當驚人,這才是各國想爭取的者要原因。
爭取或佔領這個現在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公有地,有兩種方法一為「文取」、一為「武奪」。所謂文取就是先透過學術研究的方法,先插旗佔領,美其名是做學術研究,其實就是先佔先贏,若又爭議再用外交途徑去解決。第二種就是軍事佔領,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等國,最後先後宣示對北極的主權。首先發難的是俄羅斯在北極海海床插旗宣示主權,加拿大也不甘示弱,於2008年8月11日宣示,計畫在北極的雷索路特灣建造一座陸軍訓練中心,並在巴芬島北端的納尼斯維克建造一座深水港。丹麥則表示,將派遣一支科學考察隊到北極,據以宣示主權。而美國更快,已於2008年8月10日一支科學考察隊業已出發到達北極,測繪阿拉斯加蔡海的海床。
北極冰商如果不斷暖化萎縮,總有一天將會有新的航道出現,加上一些專家估計,北極可能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原油與天然氣蘊藏,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勢必引發各國爭奪開發熱潮的地區,北極龐大資源爭奪戰將會越演越烈,成為挑起衝突或戰爭的引爆點。
在領土爭霸戰中,較有爭議的地區,包括南北極的無人島嶼及三不管地帶,為要佔領這些地方首先就是利用自然科學學術研究作為國土擴張的前哨站,自然科學包括有天文、地理、地質、海洋、氣象、地震…等科學,氣象僅僅是它的一門科學而已。2007年舉辦「國際極地年」就有60多個國家參加,有5萬多名科學家參與各項研究,研究的項目包括以下幾種:
1.確定南北極目前的環境狀態。
2.瞭解兩極與地球其他地區環境的關連。
3.利用南北兩極研發並加強對地球內部及太空的觀測。
4.探索極地附近人類社區的文化歷史及社會面貌。
5.對南北極進行科學領域的調查,包括溫度、風向、風速、結冰、融冰、海域、海床、海流…等基本科學。
藉著以上各種科學研究之名,只要在南北極無國界地區設立研究站,就可以插旗佔有,並向全世界宣告,此區域為某個國家的研究站,相關設施便從此建立,其中包括機場、研究船舶停靠港灣…等。
二次大戰前,日本首先在台灣設立的研究機構就是氣象觀測站,所以台灣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氣象站均為日本人所設。北極地區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但按照國際法,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丹麥、挪威等國控制其大陸棚架320公里的經濟海域,然而棚架的範圍有爭議,又在豐富的石油資源引誘,北極地區將是各國領土爭霸的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