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與霜截然不同 絕不會有千年瓦上霜

0
1553
雪與霜是截然不同的。雪是由天空飄落到地面,所以稱為下雪或落雪,它可以下的很厚,積雪很深。而霜是凝結而成,僅有薄薄的一層,不如雪厚,當然也不如雪白,氣溫回升就會融化,所以絕不會有千年瓦上霜,只會有千年積雪。

台灣平地都會區是不會下雪的,也很難看得到霜,這也使得北國的賞雪之旅讓台灣民眾趨之若騖,而爭相前往賞 雪或是滑雪。雪與霜一樣都是水的結晶,雪是從天上掉下來,在雲內由微小的冰晶互撞黏在一起後形成,倘若從未看過雪的台灣民眾,相信在電視或卡片裡也曾看到 「下雪」、「飄雪」或「落雪 」這些美麗的畫面。

當冷氣團到達,不僅地面氣溫下降,高空氣溫也同時下降,雲層中的水氣或 水滴在空中凝結成冰晶雪花時,降落到地面輕飄飄好似雪白的棉花,稱之為雪花。有時雲中的氣溫降到零下二十度,而地面氣溫卻只在零度左右,這時還不會下雪。

一般較大的風雪都發生在鋒面雲帶,台灣也不例外。在台灣平地氣溫要降到零度左右其實很難,除非有很強烈的冷氣團報到。根據過去氣象資料顯示,在台灣曾只 發生過二次,時間分別在民國十年的二月十三日,及民國五十二年的一月二十八日,台北市及台中市分別在攝氏零下0.2度及零下1.0度,是台灣百年來都會區 的最低氣溫記錄,可以說是台灣之最。其他地區要達到這麼低的氣溫,您只有在2000公尺左右的山區才能體驗到囉!

台灣下 雪多在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最有名的地方是合歡山及玉山,每次下雪幾乎都會吸引各地的賞雪民眾,尤其是合歡山交通方便,只要一下雪就擠滿了人群,對生 活於熱帶地區的人而言,「雪 」是極可愛而誘人的,這也讓「賞雪」順理成章的成為另一種台灣民眾的休閒娛樂,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物以稀為貴吧!不過相反的,住在寒帶地區的人卻很怕暴風雪 肆虐,不僅影響交通,甚至危及安全!1922年美國華府尼克巴克歌劇院受暴風雪影響,屋頂積雪達七十一公分將劇院屋頂壓垮,造成100人喪生。由此可以証 明氣候影響人的思想及觀念,甚至生活方式。

除合歡山外,其實台灣東北方的南湖大山、雪山山脈,是台灣積雪最早也最厚的山 區,一年十二個月中,由十月開始至隔年的四月平均氣溫都低於零度。只要溼度夠,強大的冷氣團及鋒面過境,就會下雪,所以它因下雪多而得名,實在可說是「台 灣冰雪的故鄉」。

或許您會問說,不是東北部的太平山、北部的陽明山都曾經下過雪嗎?沒錯,這兩處是台灣較為特殊,也是唯一在1000公尺的 山區會下雪的地方。但這並不表示每年都會下雪,最近一次是在民國九三年一月二十四日,大屯山附近氣溫零度,它飄下了雪,也讓北部民眾不用出國,就能在農曆 新年期間欣賞到難得的雪景。其他有中部的合歡山、玉山、阿里山、奇萊山,南部在南橫公路嘉明湖附近的山區,都是會下雪的地方。這些會下雪的山區,有時候會 一半是雨,這種現象稱它為「霙 」,若此時雨滴在降落的過程中遇到攝氏零度以下的氣溫,會凝結成冰晶或白色的冰丸叫做「霰」,落到地面會彈跳,所以又稱「軟雹」,陽明山及合歡山都曾出現 過。在熱帶地區,雪是少見的但卻是很誘人的。當你讀了「玉樹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 寒江雪」兩首詩後,原來雪景真的是很有詩情的,各地下雪時,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別忘了去欣賞,如沒空親自體驗享受,至少也可以看一下電視轉播過個乾 癮。

另外,你所熟悉的霜,它其實不是下的,是凝結而成的,冰霜冷凍庫裡結的就是霜,所以我們通常稱它為結霜。霜,一般都 凝結在地面或屋頂上,結霜的條件是在秋冬季,晴朗無雲天空的夜,地表散熱非常快,當氣溫降到零度或以下時,此時附著在草地、樹葉、屋頂、窗戶的玻璃上的水 蒸氣,便會凝結成霜。因為它是非常細的水結晶,當氣溫回升,很快就融化,所以欣賞霜景必定是在清晨,氣溫尚未回升之際。結霜必須是天氣冷而乾。若空氣中水 氣多,相對濕度大反而不容易結霜,因為此時必有雲,雲多地表氣溫降不下來,結霜條件也就不足了。台灣地區容易結霜的地區如北部的陽明山鞍部、宜蘭的思源埡 口、中部武陵一帶、阿里山…等山區。平原或都會區很少有結霜的機會,因為氣溫都在零度以上,不利於結霜。

形容「霜」的古 詩句很多,有些很合理,如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萩花風」是一首十分寫實的詩詞。但有些詩句情境與氣象理論就有點違背了,如唐詩人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其中「霜滿天」就有問題,因為霜是結在地表面,或屋頂上,不會是充滿整個天空,在氣象學上是說不通的。但是有首歌名叫王昭君的,歌詞中的 「平沙雁落,大道寒霜」就很合理。雪與霜是截然不同的。雪是由天空飄落到地面,所以稱為下雪或落雪,它可以下的很厚,積雪很深,厚得可能產生雪崩類似土石 流,在山區是相當危險的。而霜是凝結而成,僅有薄薄的一層,不如雪厚,當然也不如雪白,氣溫回升就會融化,所以絕不會有千年瓦上霜,只會有千年積雪,如世 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及大陸西北的天山山脈的積雪。千年積雪對降雨量少的地區而言,它是主要水源,如新疆坎兒井的水,美國西部的科羅拉多河的河水,就是積雪 融化後的雪水,供應數百萬人使用。台灣玉山、雪山、奇萊山…等山區的積雪不會超過一年,到夏天就融化,流入各河川,也是台灣水資源來源之一。

除雪與霜外,您或許也知道霧淞,像吉林霧淞就以「冬天裡的春天」的奇異景觀而聞名,和黃山雲海、泰山日出、錢江潮湧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不過這樣的 天氣現象在台灣也有,只是少有人注意。霧淞是水的結晶,它是空氣中的水氣碰到零度以下的低溫,當這些水氣攀附上樹的枝葉上結成冰。就成了好像掛在樹上的冰 棍,尤其是松樹的葉上結冰最好看。人們稱它為樹掛,最有名的是大陸東北松花江上的樹掛,已成觀光景點。台灣也有樹掛,較容易看到的地方在合歡山,當雲霧瀰 漫水氣夠,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就會出現,宜蘭的思源埡口也會發生,台灣山區只要常有山嵐地區,氣溫低到零度以下的地方就會有樹掛景象。其實只要您留心觀察周 遭天氣的變化,常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