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雰、靄、山嵐都是霧的稱呼

0
18677
「山嵐 」是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如果每個氣象名詞都這麼高雅,相信學習氣象、關心氣象的人會更多一些。

霧是由極細微的水滴所組成,並浮懸於近地面的大氣中。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對濃霧下的定義為:當霧的水平方向能見度低於一公里時,稱之為濃霧。

霧生成的成因不同,大約可分為平流霧、輻射霧、鋒面霧、上坡霧、蒸氣霧…等,台灣地區霧的分布以西半部地區、台灣海峽、金門、馬祖等區域,東部地區濃霧 發生的機率很少。台灣地區濃霧發生的季節以春季及秋末冬初之季最為頻繁,其中以平流霧及輻射霧為主。山區則以上坡霧最為常見,通稱它為山嵐。「山嵐 」是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如果每個氣象名詞都這麼高雅,相信學習氣象、關心氣象的人會更多一些。

平流霧主要的成因是暖濕 的空氣經過冷的地面或海面而形成,濃霧的範圍廣泛,可含蓋金馬地區、台灣海峽及台灣西半部地區。發生濃霧時的視線非常的低,能見度往往低於一百公尺以下, 持續時間常超過二十四小時,嚴重影響海、陸、空的交通。如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三義一帶;三號高速公路清水、嘉義梅山一帶是最容易出現濃霧。金、馬及台灣西 半部各機場能見度低於一00公尺時,往往都會關閉,影響最長時間曾經達三天之久。海上濃霧對進出港口,海上航行都非常困難及危險。平流霧對我們生活影響不 可忽視。

台灣東部地區受中央山脈阻隔影響,春、冬之季平均氣溫較西部地區高,冷空氣不易到達,故平流霧生成機率很小。

輻射霧大都發生在冬天晴朗無雲的夜晚,地面空氣穩定無風,且水氣多相對濕度高。此時地面冷卻速度快,使低空中的水氣凝結成小水滴,浮懸在近地面薄薄的一 層。此時水平方向能見度差,能見度會低於一千公尺,但很少會低於一百公尺,但垂直能見度很好,可以看到藍天。這種霧通常等到太陽出來後地面氣溫逐漸回升時 濃霧開始消散,所以輻射霧發生的區域不廣,多在廣大的嘉南平原出現,偶會影響機場航班飛機的起降時間,東部的花蓮及台東二機場也會出現輻射霧。

上坡霧是發生在山丘或山區的濃霧,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主要是山丘或山區附近的低雲受微風吹動影響,將這些低雲吹到另一山頭或山谷間所形成的濃霧,稱它 為上坡霧。它常滯留在山谷間,就是我們看見的雲海。當你從嘉義車站乘坐阿里山鐵路火車到阿里山二小時車程中會有三種不同的自然景觀:山下下雨,山中雲霧瀰 漫,山頂觀賞美麗的雲海。其實在台灣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都會有如此美景,只不過阿里山的名氣大了點。

霧的稱呼有好幾 種,霾、雰、靄及山嵐,前三種一般人用的很少,大部分為氣象人員所使用。「山嵐 」一詞文人詩人用得多,它大部份出現在山區,因日間山頂日照多加熱快,空氣膨脹,氣壓較低,山谷裡的雲霧沿著山坡望上爬升,這就是山嵐。

雲與霧是一體兩面的自然現象,如何區分呢?與地面有距離有高度的稱為雲,相反的,與地面沒有距離沒有高度的稱為霧。換言之,浮在空中的是雲,浮在地面的 叫霧。喜歡爬山或到山區旅遊開車時,常看見對面山頂有雲,當你到達此山頂時,真是雲霧罩頂,一片白茫茫的,就是最好的證明。以台北縣為例,淡水八大奇景之 一的「觀音吐霧 」,就是觀音山下來自海上的溼冷空氣,沿著六百多公尺的觀音山坡爬升,凝結成雲,飄動於群山之間,就好像吐出霧氣一樣,很有山水潑墨畫的意境,在季節交替 的季節最容易欣賞到這樣美景。

濃霧會傷害我們身體健康卻鮮為人知。例如工廠排出的廢氣、黑煙及無法處理的有毒氣體一股腦 地往大氣中送。當濃霧發生時,這些廢氣、毒氣元素全成為水氣的凝結,它飄浮在大自然的雲霧裡成為天氣現象之一。前面所提到的霾、雰、靄的名稱與它們息息相 關,而這些廢氣的歸宿多半還是進入人類的氣管到達肺臟,所以地面風速愈小時霧越濃,濃霧對我們健康的傷害也就越嚴重。民國六十七年(1987年)十一月二 十五日高雄楠梓區受濃霧影響,有五百餘人中毒,一人不治,受害民眾當時的感覺是呼吸困難、嘔吐、咳嗽不止,至今楠梓地區的居民對附近工廠的廢氣處理都非常 的關心,並隨時監督,每每發生抗爭並要求遷廠,道理就在這。除此之外,濃霧也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因為濃霧會減少植物的光合作用,農作物長得矮小、容易病 變、結實退化,減少根部吸收水份,蒸發作用減弱,不利於授粉,有利於外地病菌入侵,降低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另若常發生濃霧地區,它所帶來的酸性物質會加速 侵蝕屋內的傢俱及建築物,所以對濃霧的出現不能不重視。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