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當中什麼時候空氣最新鮮?

一般人的習慣都認為早上空氣最新鮮,所以很多人早起,在清晨來鍛練身體,呼吸新鮮空氣。

站在氣象學的觀點,在清晨二點到五點鐘是一天裡氣溫最低的時段,氣溫低空氣質量重,氣流是由上向下流動的空氣是下沉的,這時候空氣中的汙染物也隨空 氣向下飄落,所以在6到7點之間空氣變得最不乾淨,而空氣乾不乾淨,心不新鮮完全取決於空氣中的汙染雜質的多寡。假如一天中的汙染源是固定的,如工廠的排 煙,汽、機車的廢氣,這些汙染物隨氣溫的上升逐漸向上慢慢擴散,低層空氣中的汙染減少了,所以在每天上午九點以後到下午三點以前是一天中氣溫最高,也是空 氣最乾淨的時刻,到了下午五點以後氣溫逐漸下降,空氣中的汙染物又開始慢慢向下沉降,空氣又變得混濁,品質也開始變差了,所以在一天當中以上午10點以後 到下午3點以前是空氣品質最好的時段。

紫外線指數高,注意白內障的發生

天氣漸漸熱了,戶外活動時間也增加,同時紫外線指數也跟著增強,從事戶外工作的朋友,如果不做好防晒措施,如不戴太陽眼鏡或帽子,得到白內障的機率是一般 人的三倍,甚至於中午出去吃個飯,一樣有得到白內障的危險,根據研究發現,如果一天多曬一個小時的太陽,得到白內障的機率會提高百分之十,不過您這時候能 戴頂帽子或撐把傘就可以遮掉百分之三十的陽光,夏天快到了,為了您的健康,請多注意防曬的措施。

地牛翻身

談地震

地震的成因很多,凡因火山爆發、地面突然塌陷、地下核爆、山崩、隕石 撞擊地面及斷層錯動等均可能引發地震。這些許多成因中,尤以斷層錯動所引發的地震最多。

民國88年的「 九二一 」大地震就是位在中部的車籠埔斷層活動,錯動達80公里,造成2456人死亡,是台灣地區規模最大地震。

台灣地理位置在太平 洋地震帶上,處在菲律賓板塊及大陸板塊之間,因這兩板塊的造山運動,成就了「福爾摩莎─台灣 」。東部的花東縱谷就是兩板塊的交界處,所以經常有地震發生。依據中央氣象局過去90年的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2200次地震,其中多數 為無感地震,有感地震每年約為214次。根據以往紀錄,災害性的地震每年平均可能發生一次。台灣西部地區的地震頻率雖不如東部地區,但因其震源較淺,且多 發生在陸地,加上人口密集,所以災害往往較為嚴重。如民國24年新竹關刀山大地震,死亡3276人;民國30年的嘉義大地震死亡358人;及民國88年的 921大地震死亡2456人,皆造成慘重的災情。

地震直到目前還不能預報,它無法像颱風一樣可以事前告知,並做好防颱措施。 當大地震發生時,到底該怎麼辦?在民國88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很多人在地震發生當時,因為驚怕、恐慌、愕然不知該何去何從?現在就告訴你,在地震時該如何 保命逃生?

平時應該先準備妥當的事有:

一、手電筒、乾電池、小型收音機、急救藥箱、飲水、乾糧易開罐罐頭、無 線電話、口哨…等物品,準備一式二份,放在家人都知道且容易取得的位置。

二、家中電器及用品放置牢固。

三、家中每一成員都要 熟悉,家裡最安全的地方及可以躲避的位置,最好要練習二~三次。

四、家中每一成員平時就應養成隨手關瓦斯的習慣,以免地震來時措手不及。

五、 公共場所如醫院、學校、車站、辨公大樓…等地,也要明顯標示地震或火災時的逃生路線及位置。

六、多參加急救訓練及逃生演練,最好家中每一成 員均能熟練自救或救人之法。

地震發生時保命生要領:

一、保持鎮定,迅速打開門窗,關閉瓦斯及電源,避免引發火 災或爆炸。

二、拿急救包、食品、飲水…等,躲避到安全位置,切記勿在柱下、牆璧旁、未固定的重大傢俱邊或吊燈、洒櫃等易碎之玻璃廚櫃旁,並 以保護頭部為首要。

三、在睡眼中被驚醒的話,先待在床上,不要驚慌亂跑,用枕頭保護頭部,確定沒有危險後,才可迅速出去,並遠離窗戶。

四、 住在高樓大廈的居民,應往高處跑,( 不要往下或往外跑,因為時來不及 ),避免被倒塌的樓房壓到。

五、盡可能穿著皮鞋、皮靴,以防被震碎 的玻璃割傷。

六、如果在戶外,應遠離高大建築物、電桿、樹木並找空地趴下。

七、地震停止後,先檢查自己是否受傷,對其他傷者 應緊急送醫,最好穿上長袖衣褲以防止再次受傷。

八、打開電視或收音機,收看或收聽地震消息。

九、如果覺得房屋不安全,請立刻 疏散到安全之處,防範餘震發生。

十、萬一震度非常大,住在大廈的居民應躲避到家中的廁所,廁所空間小,倒塌機率小且有大樓管線通道及水源, 存活機會最大。

談九九重陽,季節病

台灣有句「 九月九降風 」,這可不是什麼道士作法呼風喚雨,它指的是廿四節氣在「寒露 」過後,大陸高氣壓強度增強,推動鋒面接近台灣地區,台灣北部及東北部的天氣在鋒面過後,東北季風就增強、風速可達到九級,就是常說的「 九降風 」。在長達半年九降風的吹襲下,很多農作物的花都被吹掉了,自然無法結果 ,尤其北部的二 期稻作,在九降風吹襲下,多為空穗,所以有「寒露開花不結子」的諺語。

陸上的風強,在台灣海峽的海浪也不示弱,因而有「九月 稍狗湧」的諺語,一般稱它為「瘋狗浪 」。瘋狗和稍狗是同義卻不同音。它的意思是說:海浪潒瘋狗一樣,令人走避不及,每年被瘋狗浪捲走的釣客都有數十人之多,所以在九九重陽節前後,一定要特別 留意氣象報告,這隻稍狗是不講原則的。

「九」這個數字在古人眼裡是崇高,如「九重天」、「九品蓮花」、「九九重陽 」,因為九九為陽數,在農曆的九月九日,月日都是陽數,所以稱為「重陽」。這是每到「 寒露」這段時間,在民間及政府單位比較重視的節日,並制訂這一天為「敬老節 」,目的在提倡敬老崇孝的傳統美德。早年每到重陽節這一天,都要與家人、朋友相約登山、賞菊、飲酒並佩帶茱萸用來避邪,現代逐漸以爬山健行,重視運動健身 的休閒活動了。

氣候是隨著溫度與濕度而產生變化,這種變化不但嚴重影響人的生活,對其他生物的生長與分佈,也有著密切的關 係,其中尤以細菌的繁殖,可說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太活躍了,會對人的健康產生相當程度的威脅,所以這種隨著季節更替出現的疾病,我們 通稱它為「季節病」。

高溫、炎熱,低溫寒冷、潮濕、乾旱等天氣變化對人類而言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疾病。在春天常發生的疾病有肺 炎、風濕熱、猩紅熱、麻疹等。夏天比較常出現的疾病有腸胃發炎、登革熱、腦膜炎、中暑…等。秋冬季則是感冒、慢性氣管炎、氣喘、高血壓…等。在梅雨季裡釗 風濕病及濕疹的病人會明顯增多。有許多疾病會隨季節的變化而道致病情惡化,如心臟病、腦溢血…等。有些疾病是因季節變化後,受大量繁殖的細菌感染或媒蚊蟲 的傳染所引發。如登革熱就是天氣潮濕加上氣溫上升,受斑節蚊蟲的感染所致,瀉肚則是由於腐壞食物的大腸桿菌造成的。還有一種疾病則完全受氣象變化如氣溫、 風速、氣壓…等因素而產生的疾病,這種疾病就是名符其實的「氣象病」。

在天氣忽冷忽熱的時候,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就很 多,所以有句諺語這麼說:「背心受寒,咳嗽吐痰」,形容的就是因為氣溫改變而引發的感冒症狀。

另外當冷氣團來襲時,中風及高 血壓的病人也顯著增加,這是由於冷空氣來襲時,人的交感神精功能錯亂,全身皮膚及毛細孔收縮,讓身體組織對氣溫變化的調節功能變差,而導致血壓上升。其實 這種純因天氣變化引發的疾病可以事先預防,當然首要條件就是先要瞭解每天的天氣變化,當冷氣團來時,注意添加衣服保暖,加強藥物治療,把血壓控制在正常 值,自然就減少中風或腦溢血疾病的發生。

為什麼說「瑞雪兆豐年」?

「瑞雪兆豐年」是一句流傳得相當廣範的農諺,意思是說冬天下幾場大雪後,來年農作物必定豐收,冬天天氣 冷,下的雪往往不容易溶化,蓋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較鬆軟的,裡面藏了許多不會流動的空氣,空氣是不會傳熱的,這樣就好像給農作物概了一條棉被,外面天氣再 冷,下面的溫度也不會降得很低,這樣,非但保住了農作物不受凍害,而且雪一融化這種溶化的水不但含有豐富的氮化物到土壤中是最好的肥料,同時也給農作物積 存了很多水,對農作物的生長與發育都是很有利的,所以說冬季下了幾場大雪後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高山上的溫度為什麼總量比平地低

高山上及平地同時受太陽的照射,高山的溫度總是比平地低,因為高山上的空氣比平地稀薄,空氣中的水汽和灰 塵也比較少,雖然太陽可以大量輻射,但是散失得快,吸入的熱量總比散失的熱量多,所以氣溫總量比平地低。

癩蛤蟆白天出洞,雨兒下得穩?

因青蛙的皮膚需要濕潤,當外界正在下雨或濕度大時,就一定會跑出來透氣,尤其是梅雨季時,更容易看到青蛙 的蹤跡。

瑞雪真可以兆豐年嗎

下雪也能增加農業生產提高品質

今年台灣的三月雪讓農業損失相當嚴重,但您會許不知,下雪對 農作物其實是有利的。

俗語說「瑞雪兆豐年」,就是說下雪是一個好兆頭,正如我們所知雪能蓄水抗旱,雪除了可以抑制土壤水份的 蒸發,也可以增加土壤的水份。而剛降下的雪比較鬆軟、空隙多,可使土壤中的熱不致散發,同時可阻止寒氣侵入土壤。

根據研究顯 示,一公升雪水中含氮化物7.5毫升,是一公升雨水的五倍,所以當雪融化時,這些氮化物就會隨之進入土壤而增加肥沃度,同時也因許融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熱 量,使土壤溫度驟降,可讓害蟲和蟲卵凍死。

另外,因雪水中含會抑制作物生長的重水少,所以可增加農作物的產量。當然鄉對的可 提高作物的品質,像新疆的哈密瓜之所以甘甜味美,就是用大量的雪水灌溉所致。所以,大自然的種種天氣現象對我們的生活有利也有弊,並不能因為一次的天然災 害就抹煞了這些自然現象。

霧是由極細微的水滴所組成,並浮懸於近地面的大氣中。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對濃霧下的定義為:當霧的水平方向 能見度低於一公里時,稱之為濃霧。

霧生成的成因不同,大約可分為平流霧、輻射霧、鋒面霧、上坡霧、蒸氣霧…等,台灣地區 霧的分布以西半部地區、台灣海峽、金門、馬祖等區域,東部地區濃霧發生的機率很少。台灣地區濃霧發生的季節以春季及秋末冬初之季最為頻繁,其中以平流霧及 輻射霧為主。山區則以上坡霧最為常見,通稱它為山嵐。「山嵐 」是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如果每個氣象名詞都這麼高雅,相信學習氣象、關心氣象的人會更多一些。

平流霧主要的成因是暖濕 的空氣經過冷的地面或海面而形成,濃霧的範圍廣泛,可含蓋金馬地區、台灣海峽及台灣西半部地區。發生濃霧時的視線非常的低,能見度往往低於一百公尺以下, 持續時間常超過二十四小時,嚴重影響海、陸、空的交通。如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三義一帶;三號高速公路清水、嘉義梅山一帶是最容易出現濃霧。金、馬及台灣西 半部各機場能見度低於一00公尺時,往往都會關閉,影響最長時間曾經達三天之久。海上濃霧對進出港口,海上航行都非常困難及危險。平流霧對我們生活影響不 可忽視。

台灣東部地區受中央山脈阻隔影響,春、冬之季平均氣溫較西部地區高,冷空氣不易到達,故平流霧生成機率很小。

輻射霧大都發生在冬天晴朗無雲的夜晚,地面空氣穩定無風,且水氣多相對濕度高。此時地面冷卻速度快,使低空中的水氣凝結成小水滴,浮懸在近地面薄薄的一 層。此時水平方向能見度差,能見度會低於一千公尺,但很少會低於一百公尺,但垂直能見度很好,可以看到藍天。這種霧通常等到太陽出來後地面氣溫逐漸回升時 濃霧開始消散,所以輻射霧發生的區域不廣,多在廣大的嘉南平原出現,偶會影響機場航班飛機的起降時間,東部的花蓮及台東二機場也會出現輻射霧。

上坡霧是發生在山丘或山區的濃霧,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主要是山丘或山區附近的低雲受微風吹動影響,將這些低雲吹到另一山頭或山谷間所形成的濃霧,稱它 為上坡霧。它常滯留在山谷間,就是我們看見的雲海。當你從嘉義車站乘坐阿里山鐵路火車到阿里山二小時車程中會有三種不同的自然景觀:山下下雨,山中雲霧瀰 漫,山頂觀賞美麗的雲海。其實在台灣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都會有如此美景,只不過阿里山的名氣大了點。

霧的稱呼有好幾 種,霾、雰、靄及山嵐,前三種一般人用的很少,大部分為氣象人員所使用。「山嵐 」一詞文人詩人用得多,它大部份出現在山區,因日間山頂日照多加熱快,空氣膨脹,氣壓較低,山谷裡的雲霧沿著山坡望上爬升,這就是山嵐。

雲與霧是一體兩面的自然現象,如何區分呢?與地面有距離有高度的稱為雲,相反的,與地面沒有距離沒有高度的稱為霧。換言之,浮在空中的是雲,浮在地面的 叫霧。喜歡爬山或到山區旅遊開車時,常看見對面山頂有雲,當你到達此山頂時,真是雲霧罩頂,一片白茫茫的,就是最好的證明。以台北縣為例,淡水八大奇景之 一的「觀音吐霧 」,就是觀音山下來自海上的溼冷空氣,沿著六百多公尺的觀音山坡爬升,凝結成雲,飄動於群山之間,就好像吐出霧氣一樣,很有山水潑墨畫的意境,在季節交替 的季節最容易欣賞到這樣美景。

濃霧會傷害我們身體健康卻鮮為人知。例如工廠排出的廢氣、黑煙及無法處理的有毒氣體一股腦 地往大氣中送。當濃霧發生時,這些廢氣、毒氣元素全成為水氣的凝結,它飄浮在大自然的雲霧裡成為天氣現象之一。前面所提到的霾、雰、靄的名稱與它們息息相 關,而這些廢氣的歸宿多半還是進入人類的氣管到達肺臟,所以地面風速愈小時霧越濃,濃霧對我們健康的傷害也就越嚴重。民國六十七年(1987年)十一月二 十五日高雄楠梓區受濃霧影響,有五百餘人中毒,一人不治,受害民眾當時的感覺是呼吸困難、嘔吐、咳嗽不止,至今楠梓地區的居民對附近工廠的廢氣處理都非常 的關心,並隨時監督,每每發生抗爭並要求遷廠,道理就在這。除此之外,濃霧也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因為濃霧會減少植物的光合作用,農作物長得矮小、容易病 變、結實退化,減少根部吸收水份,蒸發作用減弱,不利於授粉,有利於外地病菌入侵,降低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另若常發生濃霧地區,它所帶來的酸性物質會加速 侵蝕屋內的傢俱及建築物,所以對濃霧的出現不能不重視。

正月十五「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人相當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不少民眾還是認為過了元宵節,農曆春節才算真正結 束,在這一天,除了吃元宵、提燈籠、逛花燈之外,當然猜燈謎也是一個應景的活動。

不過,元宵節的由來是如何已不可考,但相傳 元宵節的燈籠是楚漢相爭時,韓信因為滿腹經綸不被劉邦重用,連夜離去漢營,蕭何知道後騎馬月下追韓信當做照明之用。另外也有另種說法是在金門、福建等地, 家家戶戶正廳下方都點燈,點燈也就是求男丁之意,一直延用至今,當然在本省習俗當中,也有不少諺語都是和元宵節有關的,例如「偷採蔥嫁好公」等,當然在早 期農業社會發達時代,未婚男女也會趁著逛燈會時找尋合適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