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後換跑道教戰攻略四項能力成為職場達人

每逢過年,許多領死薪水的上班族都蠢蠢欲動,除了想為自己換一個更好的東家,也希望藉由轉職能為自己「加薪」。不過職場專家認為,如果沒有充分清楚自己的需要前,一動不如一靜,不妨平時多充電準備,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案例一:想加薪

小萱是某家貿易公司的行政人員,由於工作性質一成不變,加上去年七月政府實施勞退新制後,老闆還用各種手段變相減薪,小萱覺得一個月三萬元左右的收入連買衣服、化妝品都不夠,更甭談存錢買房子;趁著過年領完年終獎金,小萱心想,如果投靠新的雇主,或許薪水會談得更好也說不定。

案例二:不想忍受上司

小德則是台北市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整天都跟客戶哈啦哈啦,交際應酬,但每次進到辦公室他幾乎都跟上司「話不投機」,好幾次甚至吵架,小德覺得上司處處干預他拉攏業務的方式,講白一點就是跟他作對;如今農曆年到來,小德決定跳到同業換個環境。

「再忍一下,領完年終獎金就可以換工作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職場就準備大風吹,嫌錢少、事多、老闆不好、同事難搞的人,一旦領到年終獎金,就可以心滿意足的跟原來的工作說拜拜,尋找下一個春天。而過年後,究竟該不該換工作,也常成為上班族在春節放假期間,深切思考的問題。

最多有八成七的人,「不想做了!」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高達八七%的上班族想離開現有的工作崗位,其中五三%的人表示不滿意現有的薪資,公司管理制度欠佳次之,占四五%;104人力銀行同樣調查出有近六成的上班族想轉換職場,「不滿薪資」也是最大主因,可見公司有沒有在「錢」上面善待員工,是穩定人心的重要因素。

1111人力銀行副總吳睿穎表示,○五年台灣的通貨膨脹率高達三%,薪資平均增加幅度卻只有二%,在薪水變相縮水的情形下,愈來愈多上班族想擠進高薪的工作。不過吳睿穎提醒,在跳槽前,務必弄清楚自己想換工作的主因和自身的條件,而不是只是盲目跟著大家「遷徙」。

職場專家建議,在考慮換工作前,要先破除三個常見的迷思,建立正確觀念:

騎驢找馬心態,小心壞了自己的職場行情

首先,求職目標要明確,不要為了換工作而換工作。104人力銀行總監邱文仁指出,很多人以為低門檻、低薪的工作容易被錄取,但忽略因入門障礙低而競爭者眾,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求職者成功機率未必較高。此外,所學所能、個性要跟工作搭配,不要為了高薪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迷信「熱門行業」,不如確認自己的興趣專長

但如果轉職者只是為了追逐熱門行業,委屈自己去適應,就算順利錄取也待不久;長久之計,還是應該找到符合自己所學所能、可發揮長才的工作。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風控長陳富煒即表示,在固定領域深耕,比到處跳槽的人學到的東西還多。

大陸工作是現在台灣上班族嚮往的地方,不過一位上市電子公司大陸地區財務長表示,來大陸工作最大的挑戰就是心態的調整。這位財務長指出,剛到大陸時,工廠到處見到有人吐痰,這些大陸人的習慣常讓台灣人匪夷所思。此外,台灣人到大陸幾乎都是身任主管職,不僅可以訓練管理能力,在大陸人面前權威性也高,如果未來還想回台灣工作,是否能再次適應「被管理」,也是到大陸工作必須思考的重點之一。

還是想換工作?掌握「四不一沒有」原則

最後,通常想離職的原因,不外乎是嫌錢少、老闆同事不好,或環境不佳,但這些都不是換工作的好理由。邱文仁表示,上班族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目前的工作已有學習障礙,或看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考慮轉職。

吳睿穎則以自身的工作經歷表示,他很懷念早期在電視台和公家單位工作生涯時,長官對他的要求和磨練,只是當時年輕不懂事,反而讓自己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機會。他建議轉職者要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或許可以體會長官的用心。

總之,只要弄清楚自己離職的理由,且不讓情緒做決定,跳槽後反悔的機率就會大大的降低。不過,已打定主意想離職的人,吳睿穎表示,還是必須秉持「四不一沒有」的原則,即「不在上班時間找工作」、「不亂投履歷表」、「不與老東家交惡」、「薪資未達一.三倍不跳槽」、「沒有談定條件不輕言跳槽」。

離開原本的工作盡量不要和舊東家撕破臉,最好是維繫良好的互動,因為一般人換工作大部分都離不開既有的範圍,將來是否還會回鍋,或業務上有需要過去長官協助,都很難一時斷定,「寧可少一個朋友,也不可多一個敵人」,要成為職場達人,人脈占有舉足輕重的關鍵。

此外,吳睿穎指出,許多人以為履歷表投多一點,錄取的機會就會提升,但事實上卻容易讓自己的評價下跌。吳睿穎回憶,之前1111人力銀行想要找一位企畫人員,並在網站上找到一位條件適合的畢業生,誰知吳睿穎打電話給對方詢問時,對方以為是第一銀行人事部打來,馬上回應說是應徵「理財專員」,讓吳睿穎哭笑不得,當然,這位畢業生後來也就沒有再被聯絡。

隨時充電,當個發光發熱的上班族

「其實轉換工作是要有計畫,平時就要做準備,而不是想到就換。」吳睿穎一針見血地指出。他表示,要在職場遊刃有餘,通常要具備四項能力,即專業能力、外語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和交際能力,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幾的。像要去台積電工作,即使是當發言人,不懂半導體根本不可能錄取。

吳睿穎鼓勵上班族,隨時為自己充電,並與人為善,要做一位職場上的達人,並不是那麼困難。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新春特刊加厚版共242頁)

過年後換跑道教戰攻略四項能力成為職場達人

每逢過年,許多領死薪水的上班族都蠢蠢欲動,除了想為自己換一個更好的東家,也希望藉由轉職能為自己「加薪」。不過職場專家認為,如果沒有充分清楚自己的需要前,一動不如一靜,不妨平時多充電準備,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案例一:想加薪

小萱是某家貿易公司的行政人員,由於工作性質一成不變,加上去年七月政府實施勞退新制後,老闆還用各種手段變相減薪,小萱覺得一個月三萬元左右的收入連買衣服、化妝品都不夠,更甭談存錢買房子;趁著過年領完年終獎金,小萱心想,如果投靠新的雇主,或許薪水會談得更好也說不定。

案例二:不想忍受上司

小德則是台北市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整天都跟客戶哈啦哈啦,交際應酬,但每次進到辦公室他幾乎都跟上司「話不投機」,好幾次甚至吵架,小德覺得上司處處干預他拉攏業務的方式,講白一點就是跟他作對;如今農曆年到來,小德決定跳到同業換個環境。

「再忍一下,領完年終獎金就可以換工作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職場就準備大風吹,嫌錢少、事多、老闆不好、同事難搞的人,一旦領到年終獎金,就可以心滿意足的跟原來的工作說拜拜,尋找下一個春天。而過年後,究竟該不該換工作,也常成為上班族在春節放假期間,深切思考的問題。

最多有八成七的人,「不想做了!」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高達八七%的上班族想離開現有的工作崗位,其中五三%的人表示不滿意現有的薪資,公司管理制度欠佳次之,占四五%;104人力銀行同樣調查出有近六成的上班族想轉換職場,「不滿薪資」也是最大主因,可見公司有沒有在「錢」上面善待員工,是穩定人心的重要因素。

1111人力銀行副總吳睿穎表示,○五年台灣的通貨膨脹率高達三%,薪資平均增加幅度卻只有二%,在薪水變相縮水的情形下,愈來愈多上班族想擠進高薪的工作。不過吳睿穎提醒,在跳槽前,務必弄清楚自己想換工作的主因和自身的條件,而不是只是盲目跟著大家「遷徙」。

職場專家建議,在考慮換工作前,要先破除三個常見的迷思,建立正確觀念:

騎驢找馬心態,小心壞了自己的職場行情

首先,求職目標要明確,不要為了換工作而換工作。104人力銀行總監邱文仁指出,很多人以為低門檻、低薪的工作容易被錄取,但忽略因入門障礙低而競爭者眾,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求職者成功機率未必較高。此外,所學所能、個性要跟工作搭配,不要為了高薪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迷信「熱門行業」,不如確認自己的興趣專長

但如果轉職者只是為了追逐熱門行業,委屈自己去適應,就算順利錄取也待不久;長久之計,還是應該找到符合自己所學所能、可發揮長才的工作。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風控長陳富煒即表示,在固定領域深耕,比到處跳槽的人學到的東西還多。

大陸工作是現在台灣上班族嚮往的地方,不過一位上市電子公司大陸地區財務長表示,來大陸工作最大的挑戰就是心態的調整。這位財務長指出,剛到大陸時,工廠到處見到有人吐痰,這些大陸人的習慣常讓台灣人匪夷所思。此外,台灣人到大陸幾乎都是身任主管職,不僅可以訓練管理能力,在大陸人面前權威性也高,如果未來還想回台灣工作,是否能再次適應「被管理」,也是到大陸工作必須思考的重點之一。

還是想換工作?掌握「四不一沒有」原則

最後,通常想離職的原因,不外乎是嫌錢少、老闆同事不好,或環境不佳,但這些都不是換工作的好理由。邱文仁表示,上班族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目前的工作已有學習障礙,或看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考慮轉職。

吳睿穎則以自身的工作經歷表示,他很懷念早期在電視台和公家單位工作生涯時,長官對他的要求和磨練,只是當時年輕不懂事,反而讓自己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機會。他建議轉職者要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或許可以體會長官的用心。

總之,只要弄清楚自己離職的理由,且不讓情緒做決定,跳槽後反悔的機率就會大大的降低。不過,已打定主意想離職的人,吳睿穎表示,還是必須秉持「四不一沒有」的原則,即「不在上班時間找工作」、「不亂投履歷表」、「不與老東家交惡」、「薪資未達一.三倍不跳槽」、「沒有談定條件不輕言跳槽」。

離開原本的工作盡量不要和舊東家撕破臉,最好是維繫良好的互動,因為一般人換工作大部分都離不開既有的範圍,將來是否還會回鍋,或業務上有需要過去長官協助,都很難一時斷定,「寧可少一個朋友,也不可多一個敵人」,要成為職場達人,人脈占有舉足輕重的關鍵。

此外,吳睿穎指出,許多人以為履歷表投多一點,錄取的機會就會提升,但事實上卻容易讓自己的評價下跌。吳睿穎回憶,之前1111人力銀行想要找一位企畫人員,並在網站上找到一位條件適合的畢業生,誰知吳睿穎打電話給對方詢問時,對方以為是第一銀行人事部打來,馬上回應說是應徵「理財專員」,讓吳睿穎哭笑不得,當然,這位畢業生後來也就沒有再被聯絡。

隨時充電,當個發光發熱的上班族

「其實轉換工作是要有計畫,平時就要做準備,而不是想到就換。」吳睿穎一針見血地指出。他表示,要在職場遊刃有餘,通常要具備四項能力,即專業能力、外語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和交際能力,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幾的。像要去台積電工作,即使是當發言人,不懂半導體根本不可能錄取。

吳睿穎鼓勵上班族,隨時為自己充電,並與人為善,要做一位職場上的達人,並不是那麼困難。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新春特刊加厚版共242頁)

台幣升值 預告台股長線多頭

美元預期在○六年停止升息,促使資金轉向,流入亞洲,表現落後其他亞洲市場的台股,長線本益比將逐漸回升;由民國七十五年與八十五年的兩次歷史經驗來看,以外資為引擎的回升起漲年又到了。

二○○五年十二月以來,隨著美元走弱、亞洲貨幣看升,外資大舉匯入,台幣在短短一個月以內升值四.五%,兌美

元的匯率從三十三.五元升到一月十三日的三十一.九九元,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總統陳水扁元旦文告澆熄了民眾對於兩岸開放的期待,但外資仍持續流入,本地資金也未加速外流,預告台股後勢不容小看。

過去幾年,每次台灣領導人緊縮兩岸政策,包括前總統李登輝提戒急用忍、兩國論,民國八十五年中共飛彈試射,以及陳水扁總統提出一邊一國論等,都引發嚴重的資金外流,使股市失血。但這次陳總統的元旦文告,台股僅下跌一天交代了事,接著在外資買超的引導下繼續上漲,頗有利空出盡的味道,一位老市場說:「民進黨在縣市長敗選後有兩條路,第一是內鬥讓經濟繼續爛下去,市場反而認為○八年泛藍勝選的機率大增,台股會漲;其次是民進黨努力振興經濟,對台灣也好,台股也會漲。」

短線急升 恐衝擊出口廠商

「台幣匯率最直接反映信心」,擁有二十多年台股投資經驗的劉友威,直接點出匯率和股市的關係。劉友威在台股四大天王的主力時代就進入市場,之後當過保誠投信、聯邦投信副總,相當了解台股的脈動,他認為○六年美國停止升息後,資金將持續流入亞洲,台股在亞洲股市中漲幅落後,長線本益比將逐漸回升。如果台幣○六年升值超乎預期,例如強過亞洲各國或超過日圓升值的幅度,台股在資金推升下會見到七○○○點到七四○○點的高點。

不過,台幣短線急速升值,對於電子、紡織等出口廠商相對不利,投資人必須小心四月底陸續公布的財報,包括○五年第四季及○六年第一季,出口廠商尤其是電子業,其中高營收、低毛利的組裝業,必定會受到台幣升值的衝擊,使獲利下降。面對台幣急升,台灣的央行沒有像過去一樣在市場喊話,而是讓台幣隨著亞洲貨幣走升,頗有讓匯率一波到底的味道,一家匯銀主管表示,央行等到以日圓、人民幣為首的亞洲貨幣不再升值後,近期應該會阻升,讓廠商有時間做匯率避險的準備,未來台幣還是升值趨勢。

而且○五年台灣經濟表現不好,又有債券型基金的轉型問題,央行刻意壓低升息的幅度,也讓台幣升值幅度低於亞洲鄰國,例如○五年韓元兌美元站上八年高點時,台幣兌美元升至三十.八元,但是○六年一月上旬韓元又站上八年新高,台幣還在三十一.八元附近,○六年債券型基金問題解除,台幣隨亞洲貨幣回檔整理之後,繼續升值的可能性相當高。最近,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法國巴黎銀行以及高盛證券都認為台幣會走向升值之路。

回升起漲 歷史可望重演

劉友威指出,從長線的角度,台股過去二十年每逢年分尾數「五到九」的年度都是多頭,例如民國七十年到八十年之間,從七十五年漲到七十九年;民國八十到九十年間,股票從八十五年漲到八十九年,兩次都是因外資流入台股的推動,這次也不例外,所以民國九十五年應該是個回升起漲年。

最近外資一波波湧進,其操盤手及分析師大部分是三十五歲到四十歲的年輕人,年輕氣盛,加速累積財富的欲望很強,因此非常敢調高股價及本益比的評等,在這些外資意見領袖的帶領下,帶動高價電子股的漲勢,未來也一樣,國際資金進入亞洲,加上台灣本地資金信心恢復,都是帶動台股漲升的力道。

不過,即使是長線升值、資金流入,劉友威也提醒投資人,短線在農曆年前股票最好逢高賣出,台股每年七、八月的除權行情及十月的增資股行情一定不要錯過,這是一年內最好的進場點。農曆年後的上漲與壓回,都是替三月到六月的回檔整理做準備,尤其是本地資金拱起的「台客概念股」,將難逃被調節的命運,短線出場觀望、尋找下一個切入點,應是波段操作投資人的好策略。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74期)

台幣升值 預告台股長線多頭

美元預期在○六年停止升息,促使資金轉向,流入亞洲,表現落後其他亞洲市場的台股,長線本益比將逐漸回升;由民國七十五年與八十五年的兩次歷史經驗來看,以外資為引擎的回升起漲年又到了。

二○○五年十二月以來,隨著美元走弱、亞洲貨幣看升,外資大舉匯入,台幣在短短一個月以內升值四.五%,兌美

元的匯率從三十三.五元升到一月十三日的三十一.九九元,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總統陳水扁元旦文告澆熄了民眾對於兩岸開放的期待,但外資仍持續流入,本地資金也未加速外流,預告台股後勢不容小看。

過去幾年,每次台灣領導人緊縮兩岸政策,包括前總統李登輝提戒急用忍、兩國論,民國八十五年中共飛彈試射,以及陳水扁總統提出一邊一國論等,都引發嚴重的資金外流,使股市失血。但這次陳總統的元旦文告,台股僅下跌一天交代了事,接著在外資買超的引導下繼續上漲,頗有利空出盡的味道,一位老市場說:「民進黨在縣市長敗選後有兩條路,第一是內鬥讓經濟繼續爛下去,市場反而認為○八年泛藍勝選的機率大增,台股會漲;其次是民進黨努力振興經濟,對台灣也好,台股也會漲。」

短線急升 恐衝擊出口廠商

「台幣匯率最直接反映信心」,擁有二十多年台股投資經驗的劉友威,直接點出匯率和股市的關係。劉友威在台股四大天王的主力時代就進入市場,之後當過保誠投信、聯邦投信副總,相當了解台股的脈動,他認為○六年美國停止升息後,資金將持續流入亞洲,台股在亞洲股市中漲幅落後,長線本益比將逐漸回升。如果台幣○六年升值超乎預期,例如強過亞洲各國或超過日圓升值的幅度,台股在資金推升下會見到七○○○點到七四○○點的高點。

不過,台幣短線急速升值,對於電子、紡織等出口廠商相對不利,投資人必須小心四月底陸續公布的財報,包括○五年第四季及○六年第一季,出口廠商尤其是電子業,其中高營收、低毛利的組裝業,必定會受到台幣升值的衝擊,使獲利下降。面對台幣急升,台灣的央行沒有像過去一樣在市場喊話,而是讓台幣隨著亞洲貨幣走升,頗有讓匯率一波到底的味道,一家匯銀主管表示,央行等到以日圓、人民幣為首的亞洲貨幣不再升值後,近期應該會阻升,讓廠商有時間做匯率避險的準備,未來台幣還是升值趨勢。

而且○五年台灣經濟表現不好,又有債券型基金的轉型問題,央行刻意壓低升息的幅度,也讓台幣升值幅度低於亞洲鄰國,例如○五年韓元兌美元站上八年高點時,台幣兌美元升至三十.八元,但是○六年一月上旬韓元又站上八年新高,台幣還在三十一.八元附近,○六年債券型基金問題解除,台幣隨亞洲貨幣回檔整理之後,繼續升值的可能性相當高。最近,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法國巴黎銀行以及高盛證券都認為台幣會走向升值之路。

回升起漲 歷史可望重演

劉友威指出,從長線的角度,台股過去二十年每逢年分尾數「五到九」的年度都是多頭,例如民國七十年到八十年之間,從七十五年漲到七十九年;民國八十到九十年間,股票從八十五年漲到八十九年,兩次都是因外資流入台股的推動,這次也不例外,所以民國九十五年應該是個回升起漲年。

最近外資一波波湧進,其操盤手及分析師大部分是三十五歲到四十歲的年輕人,年輕氣盛,加速累積財富的欲望很強,因此非常敢調高股價及本益比的評等,在這些外資意見領袖的帶領下,帶動高價電子股的漲勢,未來也一樣,國際資金進入亞洲,加上台灣本地資金信心恢復,都是帶動台股漲升的力道。

不過,即使是長線升值、資金流入,劉友威也提醒投資人,短線在農曆年前股票最好逢高賣出,台股每年七、八月的除權行情及十月的增資股行情一定不要錯過,這是一年內最好的進場點。農曆年後的上漲與壓回,都是替三月到六月的回檔整理做準備,尤其是本地資金拱起的「台客概念股」,將難逃被調節的命運,短線出場觀望、尋找下一個切入點,應是波段操作投資人的好策略。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74期)

謊言‧貪婪‧卡奴 拆穿代辦業者偷天換日6大招數

謊言、偽造等伎倆,讓申請人的信用評比大躍進;讓欠債一屁股的人還拿多張白金卡;讓繳不出貸款的人還辦得到小額信貸。代辦業者的六大招數,解開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看他們如何運用卡奴的貪婪性格,埋下大筆的負債危機。

國人負債比過高,有融資需求的人循正常管道向銀行借錢,反而被拒於門外。而路邊隨處可見的信用卡、現金卡、小額信貸等委外代辦業者,往往標榜「助你借到低利信貸」、「月薪二萬元,最高可借到二百萬元」、「利率最低三.九九%,最長可分七年償還」,甚至負債連連的人依舊辦得到數十張白金卡和現金卡,讓沒有自制力的人永遠淪落負債深淵。

代辦業者到底用了哪些化妝術,讓申請人的信用評分大躍進,以取得銀行的信任?他們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使得負債百萬元的人可以再借到錢?除了最常見的送小禮物外,部分「作弊招數」在金融界早已司空見慣,許多代辦業者不僅比創意,還比手段、比膽識,反觀主管機關不是充耳不聞,就是被蒙在鼓裡。

招數一:設法擠進一千大企業

曾接過銀行電話行銷,或走在路邊被業務員招攬辦卡的人都知道,申辦現金卡或信貸周轉,如果能拿出前一千大企業的薪資條或工作證明,借錢根本是不費吹灰之力。

根據代辦業者指出,銀行在審核個人工作資料時,往往只看任職單位的「公司名稱」,而不是看「職稱」,因此只要能成功錄取為一千大企業最基本的職級,例如清潔人員或保全人員,憑工作識別證或名片提出申請就很容易過關。

招數二:偽造扣繳憑單或薪資條

為了幫申貸人取得較高的信用額度,不少代辦業者會塗改申請人的薪資證明或扣繳憑單,用較高的薪資收入來欺瞞銀行審核人員,增加申辦貸款的過關率。

一位從推卡基層一路做到主管的代辦業者形容,申請信貸或現金卡,大部分人在財力證明方面都用「影印」的薪資條或扣繳憑單,因此要偽造扣繳憑單並不難,只要憑單字體一致,更不能有剪貼的痕跡。由於銀行徵信行員一般都不會去求證扣繳憑單的真實性,因此只要收入的數字不要太離譜,不但過關容易,連貸款額度都會讓人意想不到。

招數三:向銀行偽裝為優質客戶

如果申辦人屬於從未申請信用卡或現職未滿三個月者,代辦業者建議申辦人與前公司總機套好招,因為銀行在電話訪查時,「徵信層級」頂多到總機,觸角絕少延伸到人事部或任職部門主管。

在銀行眼中,「呆帳率最低、最容易努力還債」的家庭主婦,是銀行眼中最優質的放款戶,只要是已婚女性、配偶欄上有先生名字,就算路邊檳榔西施或特種行業女性,填上「家管」兩字,統統可以拿到白金卡。

代辦業者指出,箇中的撇步就是申辦人填寫工作欄時,不要留下三個月內的工作紀錄,要填寫「毫無任何工作經驗」,就能輕鬆塑造成「家管」形象。

至於在銀行眼中等同無固定收入的SOHO族,以及承辦風險較高的公司負責人,該如何提高過卡率?推卡人員表示,只要在名片上把負責人或SOHO族「降級」為主管或受雇職員,就可以瞞天過海,辦卡或貸款的成功率都會大大提升,輕鬆過關。

一位「資深」的消費金融人員指出,近年來由於不少申請人的借款餘額幾乎淹到脖子,為了絞盡腦汁幫申請人「解決困難」,都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找出銀行可以核貸的破綻,其中利用「假店面」和「超額房貸」就是多年來發展的產物。

招數四:利用假店面創造信貸空間

所謂假店面,就是讓申請人佯裝租個店面,並在店裡鋪放一些商品,然後藉此向銀行辦理創業貸款或其他微型企業貸款,等到銀行徵信過關並將款項撥入帳戶,做不做生意就不重要了。

至於超額申請房貸,是由代辦業者、申請人和房仲業者或建商形成默契,在買賣契約上動手腳,將成交價格虛增,以利房貸超額申請,房貸以外的金額,就能充當信貸使用。

招數五:租賃親友房子最有利

申辦信用卡或現金卡的人都知道,申請書裡的填寫表格會有現居地,大致上分為自宅、租賃、寄居或個人名下住宅,銀行業者指出,獲得最高分的,是「租賃在親友名下的房子」。

理由是銀行會以「個人負債比」作為評估要項。銀行在審核申請人收入時,一般都會將其中的三分之一視為日常必須消費,剩下的三分之二才視為償債的資金來源,因此個人名下有宅等同背負房貸壓力,負債比會提高,對銀行債權自是不利。

而在外租賃雖然代表申請人「居無定所」,容易發生日後催債困難的風險,但銀行業者認為,居住在親友的房子,申請人通常比較不會常搬家,即使申請人後來違約「跑路」,也可以找租賃人(即申請人親友)探詢申請人的行蹤,追討債務。

招數六:謊稱教育程度至少高中畢業

在銀行眼中,高教育程度代表工作機會多,償債能力強,因此在評分時比較容易過關。若僅有國小畢業,恐怕連一分都得不到,更不可能過卡,因此辦卡人員都會叮嚀申請人,至少要填選「高中或專科畢業」。

在信用卡、現金卡或信貸的申請書上,通常都會有教育程度選項,一般人都會老實填寫,但代辦業者表示,這些申請書並沒有要求顧客檢附學歷證明,因此在自由心證下,選擇愈高的教育程度,自然對自己最有利。代辦業者最後表示,申請書填寫的內容,都是將來欠錢時銀行追討的重要聯絡線索,只要不妨礙辦卡或申貸程序的進行,「並不是所有資料都要據實以告的。」……(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71期)

謊言‧貪婪‧卡奴 拆穿代辦業者偷天換日6大招數

謊言、偽造等伎倆,讓申請人的信用評比大躍進;讓欠債一屁股的人還拿多張白金卡;讓繳不出貸款的人還辦得到小額信貸。代辦業者的六大招數,解開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看他們如何運用卡奴的貪婪性格,埋下大筆的負債危機。

國人負債比過高,有融資需求的人循正常管道向銀行借錢,反而被拒於門外。而路邊隨處可見的信用卡、現金卡、小額信貸等委外代辦業者,往往標榜「助你借到低利信貸」、「月薪二萬元,最高可借到二百萬元」、「利率最低三.九九%,最長可分七年償還」,甚至負債連連的人依舊辦得到數十張白金卡和現金卡,讓沒有自制力的人永遠淪落負債深淵。

代辦業者到底用了哪些化妝術,讓申請人的信用評分大躍進,以取得銀行的信任?他們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使得負債百萬元的人可以再借到錢?除了最常見的送小禮物外,部分「作弊招數」在金融界早已司空見慣,許多代辦業者不僅比創意,還比手段、比膽識,反觀主管機關不是充耳不聞,就是被蒙在鼓裡。

招數一:設法擠進一千大企業

曾接過銀行電話行銷,或走在路邊被業務員招攬辦卡的人都知道,申辦現金卡或信貸周轉,如果能拿出前一千大企業的薪資條或工作證明,借錢根本是不費吹灰之力。

根據代辦業者指出,銀行在審核個人工作資料時,往往只看任職單位的「公司名稱」,而不是看「職稱」,因此只要能成功錄取為一千大企業最基本的職級,例如清潔人員或保全人員,憑工作識別證或名片提出申請就很容易過關。

招數二:偽造扣繳憑單或薪資條

為了幫申貸人取得較高的信用額度,不少代辦業者會塗改申請人的薪資證明或扣繳憑單,用較高的薪資收入來欺瞞銀行審核人員,增加申辦貸款的過關率。

一位從推卡基層一路做到主管的代辦業者形容,申請信貸或現金卡,大部分人在財力證明方面都用「影印」的薪資條或扣繳憑單,因此要偽造扣繳憑單並不難,只要憑單字體一致,更不能有剪貼的痕跡。由於銀行徵信行員一般都不會去求證扣繳憑單的真實性,因此只要收入的數字不要太離譜,不但過關容易,連貸款額度都會讓人意想不到。

招數三:向銀行偽裝為優質客戶

如果申辦人屬於從未申請信用卡或現職未滿三個月者,代辦業者建議申辦人與前公司總機套好招,因為銀行在電話訪查時,「徵信層級」頂多到總機,觸角絕少延伸到人事部或任職部門主管。

在銀行眼中,「呆帳率最低、最容易努力還債」的家庭主婦,是銀行眼中最優質的放款戶,只要是已婚女性、配偶欄上有先生名字,就算路邊檳榔西施或特種行業女性,填上「家管」兩字,統統可以拿到白金卡。

代辦業者指出,箇中的撇步就是申辦人填寫工作欄時,不要留下三個月內的工作紀錄,要填寫「毫無任何工作經驗」,就能輕鬆塑造成「家管」形象。

至於在銀行眼中等同無固定收入的SOHO族,以及承辦風險較高的公司負責人,該如何提高過卡率?推卡人員表示,只要在名片上把負責人或SOHO族「降級」為主管或受雇職員,就可以瞞天過海,辦卡或貸款的成功率都會大大提升,輕鬆過關。

一位「資深」的消費金融人員指出,近年來由於不少申請人的借款餘額幾乎淹到脖子,為了絞盡腦汁幫申請人「解決困難」,都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找出銀行可以核貸的破綻,其中利用「假店面」和「超額房貸」就是多年來發展的產物。

招數四:利用假店面創造信貸空間

所謂假店面,就是讓申請人佯裝租個店面,並在店裡鋪放一些商品,然後藉此向銀行辦理創業貸款或其他微型企業貸款,等到銀行徵信過關並將款項撥入帳戶,做不做生意就不重要了。

至於超額申請房貸,是由代辦業者、申請人和房仲業者或建商形成默契,在買賣契約上動手腳,將成交價格虛增,以利房貸超額申請,房貸以外的金額,就能充當信貸使用。

招數五:租賃親友房子最有利

申辦信用卡或現金卡的人都知道,申請書裡的填寫表格會有現居地,大致上分為自宅、租賃、寄居或個人名下住宅,銀行業者指出,獲得最高分的,是「租賃在親友名下的房子」。

理由是銀行會以「個人負債比」作為評估要項。銀行在審核申請人收入時,一般都會將其中的三分之一視為日常必須消費,剩下的三分之二才視為償債的資金來源,因此個人名下有宅等同背負房貸壓力,負債比會提高,對銀行債權自是不利。

而在外租賃雖然代表申請人「居無定所」,容易發生日後催債困難的風險,但銀行業者認為,居住在親友的房子,申請人通常比較不會常搬家,即使申請人後來違約「跑路」,也可以找租賃人(即申請人親友)探詢申請人的行蹤,追討債務。

招數六:謊稱教育程度至少高中畢業

在銀行眼中,高教育程度代表工作機會多,償債能力強,因此在評分時比較容易過關。若僅有國小畢業,恐怕連一分都得不到,更不可能過卡,因此辦卡人員都會叮嚀申請人,至少要填選「高中或專科畢業」。

在信用卡、現金卡或信貸的申請書上,通常都會有教育程度選項,一般人都會老實填寫,但代辦業者表示,這些申請書並沒有要求顧客檢附學歷證明,因此在自由心證下,選擇愈高的教育程度,自然對自己最有利。代辦業者最後表示,申請書填寫的內容,都是將來欠錢時銀行追討的重要聯絡線索,只要不妨礙辦卡或申貸程序的進行,「並不是所有資料都要據實以告的。」……(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71期)

台股第三季季報潛力股出爐成長、價值、收息概念股可望出頭

雖然台股信心脆弱,但獲利永遠是投資最堅實的防線,從成長和價值投資的題材,第三季本業獲利成長五成以上,或者是本益比低、有價值的公司,在財報完全公布後,將是台股的中流砥柱。

禽流感來襲,台股信心脆弱找不到主流,跌勢居全球之冠。其實,除掉信心的問題,台股不論是基本面或籌碼面問題都不大,目前本益比約十二、三倍,融資約二一○○億元,略高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時指數四○四四點時約一七○○億元,但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遠高於SARS時期,如果慎選有投資價值的標的,長期勝算依然大。

第三季季報即將公布,雖然盤面沒有主流股帶動,政策利多也不明顯,但是股價跌深就是利多,選股的方向可以從成長型和價值型著手,成長型可以看到未來的希望,價值型可提前布局明年的收息股,不論股市的信心如何動搖,獲利和配息才是最真實的投資價值。

成長概念 需求強勁,長興可長線布局

目前已經公布獲利自結數的公司當中,一些公司已經看到成長的數字。第三季大幅成長的公司有化工原料的長興化工,單季稅前獲利六.九億元,比上半年的五.一億元還要高,主要是下游的PCB(印刷電路板)廠需求強勁,中國新產能不斷開出來,包括傳統的樹脂廠,以及電子材料廠、乾膜光阻劑的業績攀升。

目前中國廠的獲利占長興的獲利一半以上,隨著台商電子廠在中國建置產能完成,長興的生產重心也移到中國。過去,長興是相當績優的公司,在台灣出口經濟暢旺時有很好的表現,後來因為汙染以及廠商外移的問題,獲利成長不再,但近幾年轉型到電子材料,目前已見成果,近期台股大跌,長興的股價強勢在十九到二十元間盤整,籌碼充分沉澱,在獲利的支撐下,長興成長動能已現,股價水準也不高,應可長線布局。

台幣貶值,聚陽本季大豐收

海外布局頗為成功的成衣廠聚陽,前三季每股稅前盈利已達五.二四元,是紡織業最會賺錢的公司,獲利都是來自本業,台幣貶值使公司受惠,第三季本來就是聚陽獲利最高的季度,單季獲利較第二季成長八成,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一成,雖然第四季不會再創新高,但估計全年稅前約可賺到六.五元,目前股價四十元不到,明年一樣有配三元現金、○.五元股票的實力,目前聚陽的股價接近歷史低點盤整,以該公司的獲利能力,長期投資應不會吃虧。

各方看好反彈題材的電子股,像生產記憶體模組的威剛,前三季稅前大賺九.八元,與生產鎂鋁機殼的可成差不多,但股價卻低了一半,第三季的獲利是上一季的一倍,不論是獲利和股性都十分活潑,適合短線操作,但風險較高。

至於各方矚目的面板業,雖然電視的需求看不清楚,但周邊零組件業的接單暢旺,生產背光模組的輔祥,第三季繳出漂亮的成績單,前三季稅前盈利三.八元,估計全年約可賺五元,每股稅後純益約四元,具有成長性、本益比並不高,但缺點則在於融資有二萬六千張,而且股價從六十元修正到四十七元,融資不減反增,籌碼較為凌亂,不宜追高。

價值概念 品牌優勢,宏碁、華碩抗跌

在大型股方面,雖然台積電、聯電、友達、奇美股價表現不理想,但是下游組裝業是倒吃甘蔗,殺價的壓力稍減,加上台幣貶值的大紅包,從獲利似乎可見到「下肥上瘦」的趨勢,像是宏碁靠著品牌,今年大紅特紅,不畏台股回檔,股價頻創新高,同樣有品牌優勢的還有華碩,第三季營收亮眼,法人圈估計今年每股純益應有六.五到七元的實力,而且華碩近來購併十分積極,與研華合作,明年又將合併亞旭,兼具產品整合及量產的優勢,華碩在施崇棠的帶領下,長線相當值得期待。

近期油價回跌,帶領原物料股回跌,雖然鋼鐵股高潮已過,但中鋼的獲利依舊亮眼,前三季稅前盈利高達五.五元,今年應可賺到六.五元,稅後純益約五元,就算明年配四元現金,明年獲利較今年腰斬,只賺三元,但以目前中鋼股價僅二十五元,也是具備投資價值的大型股之一。

除了成長及價值投資的吸引力以外,第三季的季報還有一個扎實的題材,就是「現金股息」概念,台股今年總計配發四、五千億元的現金股息,上市公司轉投資的公司如果是以成本法列帳、又配發現金股息,依照會計原則,是在收到股息時認列收益。今年像是中華電信、遠傳、台哥大、中鋼、台塑石化等大公司,還有一些小而美的公司,無不大舉配發現金股息,陸續在第三季發放,採用成本法認列轉投資的公司,第三季來自轉投資收益十分可觀。

股息概念 挹注十三億,福懋可比定存

福懋持有三十二萬張台塑石化、二十六萬張南亞科技,都是以成本法列帳,兩家公司今年分別配發三.六元、○.四九八五元的現金股息,福懋第三季總共可以收到十三多億元的股息,相當於○.七八元的每股盈利,雖然本業狀況不好,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僅○.二六元,但第三季有豐厚的股息收入進帳,估計前三季稅前可以賺一.二元,明年應可像今年一樣配出○.八元的股息。

福懋在轉投資的護持之下,股價在十四元附近守穩,每一年的股息殖利率也可以維持在五%到六%之間,是相當穩健的收息概念股,不必等到明年除息前夕,現在的價位也可以做為定存的替代品,不過,福懋上漲的動力,還是要等本業賺錢。

貢獻二成盈利,台玻可布局

台玻經營相當保守,轉投資當中有二萬五千張中鋼、二萬七千張台塑,以及華南金、亞泥等公司,今年光是股息就超過二億元,台玻第一、二季稅前分別賺十一億元、十.五億元,第三季單單股息就可以讓稅前盈利增加二成,而下半年是台玻的旺季,估計第三季每股稅前為○.八元,前三季每股純益應可達一.九元,全年每股純益約二.三元。

由於每股淨值高達十九.七四元,台玻採取低負債經營,目前股價在二十五元附近盤整,在大陸已有完整的布局,包括本業的玻璃,以及電子材料的玻璃纖維布,台玻是穩健的長期投資標的。

大陸工程持有台灣大哥大二.三%股權,除了現在掌握經營權的富邦蔡家,大陸是當時原始發起股東中還握有股票的公司,目前持有台灣大十一.三萬張,今年光是收股息就進帳二.八億元現金,且大陸工程今年以來為了高鐵的財務問題,陸續處分台灣大,每股持股成本約四.四元,台灣大目前股價約二十六.六元,大陸工程現在出脫都可以獲利五倍,光是台灣大的配息及處分,大陸第三季每股稅前盈利可望達到○.八元,稅後也有○.六五元,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約一.二元。

大陸目前正實施庫藏股,將在每股十到十五元之間買回,由於每股淨值達十八元,而目前股價不到十二元,買回庫藏股將可以使大陸的淨值進一步的提高,不過,大陸最大的變數在高鐵的問題,高鐵的財務問題及延後營運,都將影響大陸工程,投資的風險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像福懋、台玻、大陸這種第三季的收息概念股,除了會讓第三季獲利突然好轉之外,也是今年底實施三十四號公報的受益股,三十四號公報的精神是將「備供出售」的轉投資金融商品以市價計算價值,因此以成本法認列的轉投資,今年底的財報可能都會以市價認列,由於這些陳年的轉投資,市價都是列帳成本的好幾倍,一旦實施三十四號公報,應會認列一筆轉投資的增值利益,提高每股淨值。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62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

台股第三季季報潛力股出爐成長、價值、收息概念股可望出頭

雖然台股信心脆弱,但獲利永遠是投資最堅實的防線,從成長和價值投資的題材,第三季本業獲利成長五成以上,或者是本益比低、有價值的公司,在財報完全公布後,將是台股的中流砥柱。

禽流感來襲,台股信心脆弱找不到主流,跌勢居全球之冠。其實,除掉信心的問題,台股不論是基本面或籌碼面問題都不大,目前本益比約十二、三倍,融資約二一○○億元,略高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時指數四○四四點時約一七○○億元,但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遠高於SARS時期,如果慎選有投資價值的標的,長期勝算依然大。

第三季季報即將公布,雖然盤面沒有主流股帶動,政策利多也不明顯,但是股價跌深就是利多,選股的方向可以從成長型和價值型著手,成長型可以看到未來的希望,價值型可提前布局明年的收息股,不論股市的信心如何動搖,獲利和配息才是最真實的投資價值。

成長概念 需求強勁,長興可長線布局

目前已經公布獲利自結數的公司當中,一些公司已經看到成長的數字。第三季大幅成長的公司有化工原料的長興化工,單季稅前獲利六.九億元,比上半年的五.一億元還要高,主要是下游的PCB(印刷電路板)廠需求強勁,中國新產能不斷開出來,包括傳統的樹脂廠,以及電子材料廠、乾膜光阻劑的業績攀升。

目前中國廠的獲利占長興的獲利一半以上,隨著台商電子廠在中國建置產能完成,長興的生產重心也移到中國。過去,長興是相當績優的公司,在台灣出口經濟暢旺時有很好的表現,後來因為汙染以及廠商外移的問題,獲利成長不再,但近幾年轉型到電子材料,目前已見成果,近期台股大跌,長興的股價強勢在十九到二十元間盤整,籌碼充分沉澱,在獲利的支撐下,長興成長動能已現,股價水準也不高,應可長線布局。

台幣貶值,聚陽本季大豐收

海外布局頗為成功的成衣廠聚陽,前三季每股稅前盈利已達五.二四元,是紡織業最會賺錢的公司,獲利都是來自本業,台幣貶值使公司受惠,第三季本來就是聚陽獲利最高的季度,單季獲利較第二季成長八成,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一成,雖然第四季不會再創新高,但估計全年稅前約可賺到六.五元,目前股價四十元不到,明年一樣有配三元現金、○.五元股票的實力,目前聚陽的股價接近歷史低點盤整,以該公司的獲利能力,長期投資應不會吃虧。

各方看好反彈題材的電子股,像生產記憶體模組的威剛,前三季稅前大賺九.八元,與生產鎂鋁機殼的可成差不多,但股價卻低了一半,第三季的獲利是上一季的一倍,不論是獲利和股性都十分活潑,適合短線操作,但風險較高。

至於各方矚目的面板業,雖然電視的需求看不清楚,但周邊零組件業的接單暢旺,生產背光模組的輔祥,第三季繳出漂亮的成績單,前三季稅前盈利三.八元,估計全年約可賺五元,每股稅後純益約四元,具有成長性、本益比並不高,但缺點則在於融資有二萬六千張,而且股價從六十元修正到四十七元,融資不減反增,籌碼較為凌亂,不宜追高。

價值概念 品牌優勢,宏碁、華碩抗跌

在大型股方面,雖然台積電、聯電、友達、奇美股價表現不理想,但是下游組裝業是倒吃甘蔗,殺價的壓力稍減,加上台幣貶值的大紅包,從獲利似乎可見到「下肥上瘦」的趨勢,像是宏碁靠著品牌,今年大紅特紅,不畏台股回檔,股價頻創新高,同樣有品牌優勢的還有華碩,第三季營收亮眼,法人圈估計今年每股純益應有六.五到七元的實力,而且華碩近來購併十分積極,與研華合作,明年又將合併亞旭,兼具產品整合及量產的優勢,華碩在施崇棠的帶領下,長線相當值得期待。

近期油價回跌,帶領原物料股回跌,雖然鋼鐵股高潮已過,但中鋼的獲利依舊亮眼,前三季稅前盈利高達五.五元,今年應可賺到六.五元,稅後純益約五元,就算明年配四元現金,明年獲利較今年腰斬,只賺三元,但以目前中鋼股價僅二十五元,也是具備投資價值的大型股之一。

除了成長及價值投資的吸引力以外,第三季的季報還有一個扎實的題材,就是「現金股息」概念,台股今年總計配發四、五千億元的現金股息,上市公司轉投資的公司如果是以成本法列帳、又配發現金股息,依照會計原則,是在收到股息時認列收益。今年像是中華電信、遠傳、台哥大、中鋼、台塑石化等大公司,還有一些小而美的公司,無不大舉配發現金股息,陸續在第三季發放,採用成本法認列轉投資的公司,第三季來自轉投資收益十分可觀。

股息概念 挹注十三億,福懋可比定存

福懋持有三十二萬張台塑石化、二十六萬張南亞科技,都是以成本法列帳,兩家公司今年分別配發三.六元、○.四九八五元的現金股息,福懋第三季總共可以收到十三多億元的股息,相當於○.七八元的每股盈利,雖然本業狀況不好,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僅○.二六元,但第三季有豐厚的股息收入進帳,估計前三季稅前可以賺一.二元,明年應可像今年一樣配出○.八元的股息。

福懋在轉投資的護持之下,股價在十四元附近守穩,每一年的股息殖利率也可以維持在五%到六%之間,是相當穩健的收息概念股,不必等到明年除息前夕,現在的價位也可以做為定存的替代品,不過,福懋上漲的動力,還是要等本業賺錢。

貢獻二成盈利,台玻可布局

台玻經營相當保守,轉投資當中有二萬五千張中鋼、二萬七千張台塑,以及華南金、亞泥等公司,今年光是股息就超過二億元,台玻第一、二季稅前分別賺十一億元、十.五億元,第三季單單股息就可以讓稅前盈利增加二成,而下半年是台玻的旺季,估計第三季每股稅前為○.八元,前三季每股純益應可達一.九元,全年每股純益約二.三元。

由於每股淨值高達十九.七四元,台玻採取低負債經營,目前股價在二十五元附近盤整,在大陸已有完整的布局,包括本業的玻璃,以及電子材料的玻璃纖維布,台玻是穩健的長期投資標的。

大陸工程持有台灣大哥大二.三%股權,除了現在掌握經營權的富邦蔡家,大陸是當時原始發起股東中還握有股票的公司,目前持有台灣大十一.三萬張,今年光是收股息就進帳二.八億元現金,且大陸工程今年以來為了高鐵的財務問題,陸續處分台灣大,每股持股成本約四.四元,台灣大目前股價約二十六.六元,大陸工程現在出脫都可以獲利五倍,光是台灣大的配息及處分,大陸第三季每股稅前盈利可望達到○.八元,稅後也有○.六五元,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約一.二元。

大陸目前正實施庫藏股,將在每股十到十五元之間買回,由於每股淨值達十八元,而目前股價不到十二元,買回庫藏股將可以使大陸的淨值進一步的提高,不過,大陸最大的變數在高鐵的問題,高鐵的財務問題及延後營運,都將影響大陸工程,投資的風險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像福懋、台玻、大陸這種第三季的收息概念股,除了會讓第三季獲利突然好轉之外,也是今年底實施三十四號公報的受益股,三十四號公報的精神是將「備供出售」的轉投資金融商品以市價計算價值,因此以成本法認列的轉投資,今年底的財報可能都會以市價認列,由於這些陳年的轉投資,市價都是列帳成本的好幾倍,一旦實施三十四號公報,應會認列一筆轉投資的增值利益,提高每股淨值。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62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

金庸:江湖人物沒有退隱江湖,也就沒有退路

金庸近日來台發表最新修改的《天龍八部》。他以八十一歲的智慧,重看三十年前舊作,前後八次修改,力求「合情合理」。但以金庸小說作為青春印記的老讀者,紛紛跳腳,金庸苦心孤詣修改,到底所為何來?

永恆的星宿,閃爍夜空,這點點光芒,人類永遠無法窺其誕生,抑或知其死滅。

二○○一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台新發現、編號一○九三○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

在無數烏雲蔽天、四界無光的夜晚,那些苦守深山的天文學家,只好靠著追憶一個個金庸武俠人物,打發枯燥的漫漫長夜。就這樣,金庸成為這顆小行星發現的幕後功臣。

金庸怎麼會想到,他的小說竟然在荒郊野外,撫慰旅人的寂寞,並為他贏得永恆的聲名。

但其實,他寫武俠小說純屬偶然。

一九五五年,金庸任職的《新晚報》要接檔一部武俠小說,從來沒有寫過武俠小說的金庸,代好友梁羽生上陣,臨危受命,匆匆定下書名《書劍恩仇錄》,盯著稿子發愁。

武俠世界永恆星宿,第一部小說竟起於偶然

忽然間,他眼睛瞥見報館派來催稿的工友,觸動靈感,揮筆寫下「將軍百戰聲名裂,向阿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之(賀新郎)詞),而書中那位鬚眉皆白、騎馬低吟詞句的老人,就是這位賴著不走的工友。

老工友成了俠士,金庸這石破天驚的一筆,也成就他的武俠世界。三十四歲的他寫出《射鵰英雄傳》,更被視為「天書」,販夫走卒、知識份子人人爭讀,奠定新派武俠小說家地位。

後來,金庸見武俠如此瘋魔,便創立《明報》,連載《神鵰俠侶》,挾小說威勢賣報紙。晚上以本名「查良鏞」寫社評,下午以「金庸」寫武俠小說,胼手胝足、窮而後工,慢慢建立一個宏偉的報業王國。

金庸說:「明報是我畢生的事業與聲譽」。幾年的辛苦耕耘,金庸由一個大陸來港、身無分文的記者,躍升為億萬富豪,創下一個「赤手空拳打天下」文人致富的奇蹟。明報成立時資本十萬港幣,金庸出資八萬港幣,等到一九九一年《明報》股票上市時,其市值已達八億七千多萬港幣,金庸獨占六成,一九九二年,金庸賣出的《明報》股票,估計可以套現十億港幣以上。

他的財富還不僅於此,保守統計,金庸自一九五五年第一部武俠小說問世開始,他小說的發行量已逾億冊,龐大的版稅,幾如天文數字。一九九四年,北大一群教授編纂《二十世紀文學大師文庫》,將金庸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第四大師,緊跟魯迅、沈從文和巴金。這是極高的讚譽。

這次來台,金庸一開頭就表明拒談政治、宗教的話題。只願意談他想談的部分。六年前,金庸來台,因為不滿記者報導他對當時總統李登輝「性急」、「要養晦」的評論,一怒之下提筆為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立心如青天白日,行事如臨深淵,偉業豐功,多出深沉之士,休徵大福,常歸長厚之家。錄《默耕經》。」

這次來台,金庸發言更加謹慎。他這次參加的活動很多,又是天龍八部江南宴,又是全世界首張「金庸卡」,又是遠流三十周年慶。在很多場合,金庸眼裡看著這群人,心思卻飄到另一處,彷彿神遊太虛,一開口又嗡嗡若蚊子聲,不易聽清。

只有臨走前一晚的「金庸家族同樂會」,金庸才顯得活潑昂揚。大師還沒來,小禮堂擠進三百多名金庸武俠小說高手,觀眾還在進場,響起「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飄我影蹤~雲彩揮去卻不去~」的歌聲,後座一位男金迷對工作人員嗆聲說:「嘿,今天是金大俠的場子,幹嘛播楚留香啊(古龍武俠小說)?」後來,就再聽不到楚留香。

這一晚,金庸心情顯然很好,瞇著眼盈盈的笑意說:「我們都是一家人」。他化了妝(因為電視要轉播),穿著淡紫襯衫,結條花領帶,刻意將領子翻出西裝(和主持人蔡詩萍一模一樣),塑造年輕親民的形象。

樂於配合宣傳,堪稱最善於經營自己的作家

節目後段,金迷站起發言:「金老爺子!我是少俠……」「金大俠,我是金毛獅王的後代子孫某某某……」讀者情緒幾次被金庸的機巧,逗弄到高點,金庸也盛情回報,前後三次站立起來,向讀者揮手致意。

金庸可以說是,時下文人中最善於經營自己的,他小說寫得好,也勤於和出版社、電影、媒體配合,才能源源不絕將小說改編成無數的電視、電影。他累積了無數的聲名,幾年前,台灣知識界,曾將金庸推薦給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馬悅然(惟一懂中文者︶,爭逐諾貝爾文學獎。

金庸曾說:「寫小說是相當辛苦,相當痛苦的。」一九七二年,他寫完最後一本《鹿鼎記》後,宣布封筆不再寫了。他寫了二十多年,三十六部小說,三千萬字,一千多種人物,金庸心量再寬廣,也已到了頂點。他坦承:「沒有新招了,寫的動力沒了。」

但封筆後,餘下的三十多年時間,卻是壓力的開始,上億讀者眼睛盯著,金庸心裡壓力之大,可以想見。於是第一度,他花十年修改作品。「我希望一、二百年後,還會有人喜歡讀我的書,還能有一席地位。」

十年後再改,金庸的解釋是:「中國讀者不喜憑空虛想,定要作者寫得確確實實。」

這次《天龍八部》改版有一橋段,段譽應王語嫣之請,赴無量山,見石洞中「神仙姊姊」玉像,他幡然領悟到,原來他所愛者非人,而是把王語嫣當成神仙姊姊,產生心魔迷住自己,遂一舉破除心魔。最後,「神仙姊姊」也被王語嫣推倒,化為灰燼,徹底破除長生不老的執念。

十多年前,金庸還謙虛地公開宣稱「我的小說不能當學問,所以金學不成立。」但現在,金庸一心要成就的是千秋萬世名。

心魔難解?在乎歷史定位一心成就千秋萬世之名

對於金庸一改再改,前清大校長沈君山說:「金庸相信他的作品是可以傳世的,當初寫的時候,不知道可以留下來,是想靠小說,把明報撐起來,現在成名了,他越想傳世,越要改得合理,但老讀者認同的主角,呵,被謀殺了……。」

求千秋萬世名,亦是金庸的心魔。這是自己對自己的戰爭。這幾年他對自己的「歷史定位」越來越在乎。

武俠小說研究學者林保淳指出,金庸以寫武俠小說起家,又因武俠小說成名致富,「但他對武俠小說卻有愛恨交加微妙的情感,一直想和武俠小說劃清界線,深怕被武俠拖累。」他指出,過去金庸幾次修改,運用大量史料、注腳、夾注等強化、提高小說的「歷史」意義。

「他一輩子在武俠世界引領風騷,但他骨子裡卻對『武俠』小說沒有信心。」金庸忌諱「武俠」二字,他參加無數金學研討會,凡活動名稱冠有「武俠」二字,他皆不願參加。

他有士大夫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正史高於歷史小說,歷史小說又勝於武俠。

無法忘情政治,結交兩岸三地政治權貴

金庸出生浙江海寧大族,查家祖輩都是大詩人,做過「陪讀學士」,陪皇帝讀書,有「一門七進士,叔姪五翰林」的顯赫家世。出身書香世家,金庸自小,家裡便有讀不完的書。民初詩人多情種徐志摩是他的表哥。

他年輕時最想當外交官,後來沒當成,但從未減少他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金庸對政治有一股精於事勢的敏銳嗅覺,台灣、香港、大陸、英國的政治人物,皆爭相交結。一九七三年,他以記者身分來台訪問,見了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同時走訪金門前線,一片肅殺氣氛中,金庸若有所感說:「這一生如能親眼看見一個統一的中國政府,實在是畢生最大的願望。」

這句話彷彿是說給有心人聽的。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八日上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和金庸見面,引起世界轟動,兩人見面抽菸又喝茶,談了一個多小時,金庸離去時,鄧還起身親送,兩手握手久久不放。一九八四年,金庸見了中共總書記胡耀邦,九三年,他又見了江澤民。

九九年,他接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不久,便公開為文表示「傳媒要向解放軍學習」,此番討好中國的專制言論,引起軒然大波,前《明報》總編輯董橋也加以批判,兩人決裂。

金庸說過多次,這輩子最羨慕古人范蠡。范蠡幫越王復國,功成身退,變成陶朱公做生意,賺了大錢,不愁衣食,帶著美女西施泛舟於五湖煙波之中。

他這輩子最想做到三件事——政治、財富以及感情,全部圓滿俱足,活到現在,應無缺憾。但他心中卻是有憾的。

金庸做過小說家、報人、插手政治,惟一缺乏的就是「學者」這一角色。一九九九年,金庸風風光光接下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但時移勢易,六年後,金庸嫌學生的程度不夠,學生抱怨學不到東西,兩造不歡而散。金庸說:「我年紀大了,退位只為讓賢。」

好勝心強,八十一歲高齡入劍橋大學當研究生

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健跳出來批評,「他非常強調自己歷史學者的定位,而非常迴避武俠小說家的定位。」他到南大演講,不談武俠小說,堅持講南京的歷史政治,「那天,金庸的演講令在場所有人大失所望,演講擺出的歷史政治錯誤引起學生哄笑,場面很尷尬。」

這口氣,金庸絕對嚥不下。今年六月,金庸剛獲得英國劍橋大學榮譽博士證書,這已是劍橋最高榮譽。但金庸不只要「榮譽」的博士,他要扎扎實實的博士。今年十月,他通過正式申請,以八十一歲高齡遠赴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做一名研究生。

他這輩子絕不服輸,十年前,金庸動了心臟繞道手術,靠驚人毅力復健,如今他求學的意志亦如鋼鐵。

金庸說過:「江湖人物,沒有退隱江湖,也就沒有別的退路。」他把身體練好了,最捨不得的也是這個江湖。(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58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

金庸:江湖人物沒有退隱江湖,也就沒有退路

金庸近日來台發表最新修改的《天龍八部》。他以八十一歲的智慧,重看三十年前舊作,前後八次修改,力求「合情合理」。但以金庸小說作為青春印記的老讀者,紛紛跳腳,金庸苦心孤詣修改,到底所為何來?

永恆的星宿,閃爍夜空,這點點光芒,人類永遠無法窺其誕生,抑或知其死滅。

二○○一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台新發現、編號一○九三○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

在無數烏雲蔽天、四界無光的夜晚,那些苦守深山的天文學家,只好靠著追憶一個個金庸武俠人物,打發枯燥的漫漫長夜。就這樣,金庸成為這顆小行星發現的幕後功臣。

金庸怎麼會想到,他的小說竟然在荒郊野外,撫慰旅人的寂寞,並為他贏得永恆的聲名。

但其實,他寫武俠小說純屬偶然。

一九五五年,金庸任職的《新晚報》要接檔一部武俠小說,從來沒有寫過武俠小說的金庸,代好友梁羽生上陣,臨危受命,匆匆定下書名《書劍恩仇錄》,盯著稿子發愁。

武俠世界永恆星宿,第一部小說竟起於偶然

忽然間,他眼睛瞥見報館派來催稿的工友,觸動靈感,揮筆寫下「將軍百戰聲名裂,向阿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之(賀新郎)詞),而書中那位鬚眉皆白、騎馬低吟詞句的老人,就是這位賴著不走的工友。

老工友成了俠士,金庸這石破天驚的一筆,也成就他的武俠世界。三十四歲的他寫出《射鵰英雄傳》,更被視為「天書」,販夫走卒、知識份子人人爭讀,奠定新派武俠小說家地位。

後來,金庸見武俠如此瘋魔,便創立《明報》,連載《神鵰俠侶》,挾小說威勢賣報紙。晚上以本名「查良鏞」寫社評,下午以「金庸」寫武俠小說,胼手胝足、窮而後工,慢慢建立一個宏偉的報業王國。

金庸說:「明報是我畢生的事業與聲譽」。幾年的辛苦耕耘,金庸由一個大陸來港、身無分文的記者,躍升為億萬富豪,創下一個「赤手空拳打天下」文人致富的奇蹟。明報成立時資本十萬港幣,金庸出資八萬港幣,等到一九九一年《明報》股票上市時,其市值已達八億七千多萬港幣,金庸獨占六成,一九九二年,金庸賣出的《明報》股票,估計可以套現十億港幣以上。

他的財富還不僅於此,保守統計,金庸自一九五五年第一部武俠小說問世開始,他小說的發行量已逾億冊,龐大的版稅,幾如天文數字。一九九四年,北大一群教授編纂《二十世紀文學大師文庫》,將金庸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第四大師,緊跟魯迅、沈從文和巴金。這是極高的讚譽。

這次來台,金庸一開頭就表明拒談政治、宗教的話題。只願意談他想談的部分。六年前,金庸來台,因為不滿記者報導他對當時總統李登輝「性急」、「要養晦」的評論,一怒之下提筆為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立心如青天白日,行事如臨深淵,偉業豐功,多出深沉之士,休徵大福,常歸長厚之家。錄《默耕經》。」

這次來台,金庸發言更加謹慎。他這次參加的活動很多,又是天龍八部江南宴,又是全世界首張「金庸卡」,又是遠流三十周年慶。在很多場合,金庸眼裡看著這群人,心思卻飄到另一處,彷彿神遊太虛,一開口又嗡嗡若蚊子聲,不易聽清。

只有臨走前一晚的「金庸家族同樂會」,金庸才顯得活潑昂揚。大師還沒來,小禮堂擠進三百多名金庸武俠小說高手,觀眾還在進場,響起「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飄我影蹤~雲彩揮去卻不去~」的歌聲,後座一位男金迷對工作人員嗆聲說:「嘿,今天是金大俠的場子,幹嘛播楚留香啊(古龍武俠小說)?」後來,就再聽不到楚留香。

這一晚,金庸心情顯然很好,瞇著眼盈盈的笑意說:「我們都是一家人」。他化了妝(因為電視要轉播),穿著淡紫襯衫,結條花領帶,刻意將領子翻出西裝(和主持人蔡詩萍一模一樣),塑造年輕親民的形象。

樂於配合宣傳,堪稱最善於經營自己的作家

節目後段,金迷站起發言:「金老爺子!我是少俠……」「金大俠,我是金毛獅王的後代子孫某某某……」讀者情緒幾次被金庸的機巧,逗弄到高點,金庸也盛情回報,前後三次站立起來,向讀者揮手致意。

金庸可以說是,時下文人中最善於經營自己的,他小說寫得好,也勤於和出版社、電影、媒體配合,才能源源不絕將小說改編成無數的電視、電影。他累積了無數的聲名,幾年前,台灣知識界,曾將金庸推薦給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馬悅然(惟一懂中文者︶,爭逐諾貝爾文學獎。

金庸曾說:「寫小說是相當辛苦,相當痛苦的。」一九七二年,他寫完最後一本《鹿鼎記》後,宣布封筆不再寫了。他寫了二十多年,三十六部小說,三千萬字,一千多種人物,金庸心量再寬廣,也已到了頂點。他坦承:「沒有新招了,寫的動力沒了。」

但封筆後,餘下的三十多年時間,卻是壓力的開始,上億讀者眼睛盯著,金庸心裡壓力之大,可以想見。於是第一度,他花十年修改作品。「我希望一、二百年後,還會有人喜歡讀我的書,還能有一席地位。」

十年後再改,金庸的解釋是:「中國讀者不喜憑空虛想,定要作者寫得確確實實。」

這次《天龍八部》改版有一橋段,段譽應王語嫣之請,赴無量山,見石洞中「神仙姊姊」玉像,他幡然領悟到,原來他所愛者非人,而是把王語嫣當成神仙姊姊,產生心魔迷住自己,遂一舉破除心魔。最後,「神仙姊姊」也被王語嫣推倒,化為灰燼,徹底破除長生不老的執念。

十多年前,金庸還謙虛地公開宣稱「我的小說不能當學問,所以金學不成立。」但現在,金庸一心要成就的是千秋萬世名。

心魔難解?在乎歷史定位一心成就千秋萬世之名

對於金庸一改再改,前清大校長沈君山說:「金庸相信他的作品是可以傳世的,當初寫的時候,不知道可以留下來,是想靠小說,把明報撐起來,現在成名了,他越想傳世,越要改得合理,但老讀者認同的主角,呵,被謀殺了……。」

求千秋萬世名,亦是金庸的心魔。這是自己對自己的戰爭。這幾年他對自己的「歷史定位」越來越在乎。

武俠小說研究學者林保淳指出,金庸以寫武俠小說起家,又因武俠小說成名致富,「但他對武俠小說卻有愛恨交加微妙的情感,一直想和武俠小說劃清界線,深怕被武俠拖累。」他指出,過去金庸幾次修改,運用大量史料、注腳、夾注等強化、提高小說的「歷史」意義。

「他一輩子在武俠世界引領風騷,但他骨子裡卻對『武俠』小說沒有信心。」金庸忌諱「武俠」二字,他參加無數金學研討會,凡活動名稱冠有「武俠」二字,他皆不願參加。

他有士大夫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正史高於歷史小說,歷史小說又勝於武俠。

無法忘情政治,結交兩岸三地政治權貴

金庸出生浙江海寧大族,查家祖輩都是大詩人,做過「陪讀學士」,陪皇帝讀書,有「一門七進士,叔姪五翰林」的顯赫家世。出身書香世家,金庸自小,家裡便有讀不完的書。民初詩人多情種徐志摩是他的表哥。

他年輕時最想當外交官,後來沒當成,但從未減少他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金庸對政治有一股精於事勢的敏銳嗅覺,台灣、香港、大陸、英國的政治人物,皆爭相交結。一九七三年,他以記者身分來台訪問,見了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同時走訪金門前線,一片肅殺氣氛中,金庸若有所感說:「這一生如能親眼看見一個統一的中國政府,實在是畢生最大的願望。」

這句話彷彿是說給有心人聽的。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八日上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和金庸見面,引起世界轟動,兩人見面抽菸又喝茶,談了一個多小時,金庸離去時,鄧還起身親送,兩手握手久久不放。一九八四年,金庸見了中共總書記胡耀邦,九三年,他又見了江澤民。

九九年,他接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不久,便公開為文表示「傳媒要向解放軍學習」,此番討好中國的專制言論,引起軒然大波,前《明報》總編輯董橋也加以批判,兩人決裂。

金庸說過多次,這輩子最羨慕古人范蠡。范蠡幫越王復國,功成身退,變成陶朱公做生意,賺了大錢,不愁衣食,帶著美女西施泛舟於五湖煙波之中。

他這輩子最想做到三件事——政治、財富以及感情,全部圓滿俱足,活到現在,應無缺憾。但他心中卻是有憾的。

金庸做過小說家、報人、插手政治,惟一缺乏的就是「學者」這一角色。一九九九年,金庸風風光光接下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但時移勢易,六年後,金庸嫌學生的程度不夠,學生抱怨學不到東西,兩造不歡而散。金庸說:「我年紀大了,退位只為讓賢。」

好勝心強,八十一歲高齡入劍橋大學當研究生

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健跳出來批評,「他非常強調自己歷史學者的定位,而非常迴避武俠小說家的定位。」他到南大演講,不談武俠小說,堅持講南京的歷史政治,「那天,金庸的演講令在場所有人大失所望,演講擺出的歷史政治錯誤引起學生哄笑,場面很尷尬。」

這口氣,金庸絕對嚥不下。今年六月,金庸剛獲得英國劍橋大學榮譽博士證書,這已是劍橋最高榮譽。但金庸不只要「榮譽」的博士,他要扎扎實實的博士。今年十月,他通過正式申請,以八十一歲高齡遠赴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做一名研究生。

他這輩子絕不服輸,十年前,金庸動了心臟繞道手術,靠驚人毅力復健,如今他求學的意志亦如鋼鐵。

金庸說過:「江湖人物,沒有退隱江湖,也就沒有別的退路。」他把身體練好了,最捨不得的也是這個江湖。(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58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