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颱風中心直接登陸台灣或中心沒登陸,但其暴風圈侵襲台灣陸地的颱風,均稱侵台颱風。
陸上颱風警報
預測颱風的暴風圈將在未來十八小時內,侵襲台灣陸地。中央氣象局會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海上颱風警報
預測颱風的暴風圈在未來廿四小時內,將進入距台灣海岸線100公里之海域時,中央氣象局會發布海上颱風 警報。
颱風半徑
從颱風中心向外測量平均風速達七級風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颱風半徑,依此距離畫一圓,就是颱風暴風圈。
雙眼颱風
當颱風的旋轉速度很快時,颱風中心又出現另外一道雲牆,此時就成為雙眼颱風。
颱風眼
一般稱它為颱風中心,其實一個颱風裡有三個中心:(1)雲牆或雲帶中心;(2)風場中心;(3)氣壓中心。當 此三個中心合成一個中心時,就是我們在衛星雲圖中所看到的颱風眼,颱風強度愈強,颱風眼愈清晰,氣壓也愈低。颱風眼中心,天氣晴朗,無風無雨。氣象預報員 以它用來訂定颱風的位置,一般民眾處在颱風眼中心時,還常誤以為颱風已經通過了。相同的景像,不同的想法,這個社會很多事不也是如此嗎?
反聖嬰現象
反聖嬰現象(La Nina)為聖嬰(La Nino)之相對詞,La Nina一詞也是西班牙文,其意為女嬰。兩者都是指在赤道太平洋區域,海水溫度及洋流之異常變化現象。以赤道南北緯五度,西經九十至一百五十度之間為觀測 範圍,取該海域區內,五個月海水溫度之移動平均值為準,若高於氣候標準平均值攝氏0.5度時,視為聖嬰現象。若低於氣候標準平均值攝氏0.5度時,則視為 反聖嬰現象。
以台灣地區而言,在聖嬰現象時期可能出現夏涼冬暖。在反聖嬰現象時期,可能出現夏熱冬寒的異常氣候。
聖嬰現象
「聖嬰」原名為西班牙文E1 Nino,英文譯為Christ Child,意為上帝之子。此詞為南美洲的秘魯漁民用以稱呼發生於聖誕節期間,其鄰近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溫度及洋流異常變化的現象。
在 正常氣候下,東太平洋上為-高氣壓,西太平洋上為-低氣壓,當聖嬰現象發生,東太平洋區內的海水溫度上升,東太平洋上的高氣壓慢慢轉變為一個低氣壓;氣候 變得豪、大雨頻繁。西太平洋上反而成為高氣壓,氣候變得乾旱反常,這就是聖嬰現象。
大雨與豪雨
大雨:日降雨量超過五十公厘,但未超過一百卅公厘的降水,稱為「大雨」。
豪 雨:日降雨量超過一百卅公厘的降水,稱為「豪雨」。
降雨機率
降雨機率是氣象預報員,預測出在某一地區,一定時間內降雨機會的百分比。這只是預測降雨的「機率」。並不保 証百分之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