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

冰雹是雷雨中的產物,雷雨不但有雷聲、閃電還有冰雹。冰雹的成因是雷雨中的上升氣流將水滴帶到零度以下的 雲層中凝結成冰晶,經過上下不斷的運動,冰晶就越滾越大,大到空氣無法承受它的重量時,就落到地面的冰珠,稱它為冰雹。所以冰雹多出現在上升氣流特別強的 雲層中,下冰雹的時間很短,約二至三分鐘,很少超過十分鐘的記錄。冰雹無法像雪花,它會在地面舖上一層,冰雹的大小通常為直徑一公分,也曾有直徑十三公 分,重0.5KG的冰雹落下。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四月十二日廣東省曾經下過四十公分的大冰雹,實為歷史罕見。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台南左鎮下 冰雹直徑達三十公分。大的冰雹會砸傷人畜,不能不防。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南投埔里的冰雹,造成二十公頃蔬果受損。聖經約書亞紀中冰雹的故事就有最 早提到致人於死的事情:當他們被以色列軍隊追趕時…上主降大冰雹擊打他們…他們因此死亡。根據記載,被冰雹打死的人的確比被以色列軍殺死的還要多。」

另外,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北部的萬里、金山、陽明山地區下冰雹,有如雞蛋一般。台灣出現冰雹的地區以西半部為主,東部地區機率較少,主要是受中央 山脈地形影響,但合歡山及玉山亦曾有冰雹。天氣系統則以梅雨季中鋒面雷雨及秋末冬初之鋒面雲帶出現機率較高。

冰雹雖會傷 人及農作物,但至目前為止氣象人員尚無法事先提出預警,告知民眾,只能在氣象雷達上得知某地區回波較明顯,不敢評斷它就會下冰雹,因此現在的氣象預報,尚 不見冰雹天氣的預警。

冰雹未落到地面前,是雲中的冰晶或過冷卻水,對航空器的安全威脅很大,民國九十二年(2002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復興航空貨機在馬公18000呎的高空失事,當時馬公上空有雷雨,失事原因經專家公布為飛機在空中積冰所致。現代飛機都有自動除冰設備,在 航行中若遇到有雷雨雲層發展,還是避開並改變航路為上策。

雪與霜截然不同 絕不會有千年瓦上霜

雪與霜是截然不同的。雪是由天空飄落到地面,所以稱為下雪或落雪,它可以下的很厚,積雪很深。而霜是凝結而成,僅有薄薄的一層,不如雪厚,當然也不如雪白,氣溫回升就會融化,所以絕不會有千年瓦上霜,只會有千年積雪。

台灣平地都會區是不會下雪的,也很難看得到霜,這也使得北國的賞雪之旅讓台灣民眾趨之若騖,而爭相前往賞 雪或是滑雪。雪與霜一樣都是水的結晶,雪是從天上掉下來,在雲內由微小的冰晶互撞黏在一起後形成,倘若從未看過雪的台灣民眾,相信在電視或卡片裡也曾看到 「下雪」、「飄雪」或「落雪 」這些美麗的畫面。

當冷氣團到達,不僅地面氣溫下降,高空氣溫也同時下降,雲層中的水氣或 水滴在空中凝結成冰晶雪花時,降落到地面輕飄飄好似雪白的棉花,稱之為雪花。有時雲中的氣溫降到零下二十度,而地面氣溫卻只在零度左右,這時還不會下雪。

一般較大的風雪都發生在鋒面雲帶,台灣也不例外。在台灣平地氣溫要降到零度左右其實很難,除非有很強烈的冷氣團報到。根據過去氣象資料顯示,在台灣曾只 發生過二次,時間分別在民國十年的二月十三日,及民國五十二年的一月二十八日,台北市及台中市分別在攝氏零下0.2度及零下1.0度,是台灣百年來都會區 的最低氣溫記錄,可以說是台灣之最。其他地區要達到這麼低的氣溫,您只有在2000公尺左右的山區才能體驗到囉!

台灣下 雪多在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最有名的地方是合歡山及玉山,每次下雪幾乎都會吸引各地的賞雪民眾,尤其是合歡山交通方便,只要一下雪就擠滿了人群,對生 活於熱帶地區的人而言,「雪 」是極可愛而誘人的,這也讓「賞雪」順理成章的成為另一種台灣民眾的休閒娛樂,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物以稀為貴吧!不過相反的,住在寒帶地區的人卻很怕暴風雪 肆虐,不僅影響交通,甚至危及安全!1922年美國華府尼克巴克歌劇院受暴風雪影響,屋頂積雪達七十一公分將劇院屋頂壓垮,造成100人喪生。由此可以証 明氣候影響人的思想及觀念,甚至生活方式。

除合歡山外,其實台灣東北方的南湖大山、雪山山脈,是台灣積雪最早也最厚的山 區,一年十二個月中,由十月開始至隔年的四月平均氣溫都低於零度。只要溼度夠,強大的冷氣團及鋒面過境,就會下雪,所以它因下雪多而得名,實在可說是「台 灣冰雪的故鄉」。

或許您會問說,不是東北部的太平山、北部的陽明山都曾經下過雪嗎?沒錯,這兩處是台灣較為特殊,也是唯一在1000公尺的 山區會下雪的地方。但這並不表示每年都會下雪,最近一次是在民國九三年一月二十四日,大屯山附近氣溫零度,它飄下了雪,也讓北部民眾不用出國,就能在農曆 新年期間欣賞到難得的雪景。其他有中部的合歡山、玉山、阿里山、奇萊山,南部在南橫公路嘉明湖附近的山區,都是會下雪的地方。這些會下雪的山區,有時候會 一半是雨,這種現象稱它為「霙 」,若此時雨滴在降落的過程中遇到攝氏零度以下的氣溫,會凝結成冰晶或白色的冰丸叫做「霰」,落到地面會彈跳,所以又稱「軟雹」,陽明山及合歡山都曾出現 過。在熱帶地區,雪是少見的但卻是很誘人的。當你讀了「玉樹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 寒江雪」兩首詩後,原來雪景真的是很有詩情的,各地下雪時,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別忘了去欣賞,如沒空親自體驗享受,至少也可以看一下電視轉播過個乾 癮。

另外,你所熟悉的霜,它其實不是下的,是凝結而成的,冰霜冷凍庫裡結的就是霜,所以我們通常稱它為結霜。霜,一般都 凝結在地面或屋頂上,結霜的條件是在秋冬季,晴朗無雲天空的夜,地表散熱非常快,當氣溫降到零度或以下時,此時附著在草地、樹葉、屋頂、窗戶的玻璃上的水 蒸氣,便會凝結成霜。因為它是非常細的水結晶,當氣溫回升,很快就融化,所以欣賞霜景必定是在清晨,氣溫尚未回升之際。結霜必須是天氣冷而乾。若空氣中水 氣多,相對濕度大反而不容易結霜,因為此時必有雲,雲多地表氣溫降不下來,結霜條件也就不足了。台灣地區容易結霜的地區如北部的陽明山鞍部、宜蘭的思源埡 口、中部武陵一帶、阿里山…等山區。平原或都會區很少有結霜的機會,因為氣溫都在零度以上,不利於結霜。

形容「霜」的古 詩句很多,有些很合理,如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萩花風」是一首十分寫實的詩詞。但有些詩句情境與氣象理論就有點違背了,如唐詩人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其中「霜滿天」就有問題,因為霜是結在地表面,或屋頂上,不會是充滿整個天空,在氣象學上是說不通的。但是有首歌名叫王昭君的,歌詞中的 「平沙雁落,大道寒霜」就很合理。雪與霜是截然不同的。雪是由天空飄落到地面,所以稱為下雪或落雪,它可以下的很厚,積雪很深,厚得可能產生雪崩類似土石 流,在山區是相當危險的。而霜是凝結而成,僅有薄薄的一層,不如雪厚,當然也不如雪白,氣溫回升就會融化,所以絕不會有千年瓦上霜,只會有千年積雪,如世 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及大陸西北的天山山脈的積雪。千年積雪對降雨量少的地區而言,它是主要水源,如新疆坎兒井的水,美國西部的科羅拉多河的河水,就是積雪 融化後的雪水,供應數百萬人使用。台灣玉山、雪山、奇萊山…等山區的積雪不會超過一年,到夏天就融化,流入各河川,也是台灣水資源來源之一。

除雪與霜外,您或許也知道霧淞,像吉林霧淞就以「冬天裡的春天」的奇異景觀而聞名,和黃山雲海、泰山日出、錢江潮湧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不過這樣的 天氣現象在台灣也有,只是少有人注意。霧淞是水的結晶,它是空氣中的水氣碰到零度以下的低溫,當這些水氣攀附上樹的枝葉上結成冰。就成了好像掛在樹上的冰 棍,尤其是松樹的葉上結冰最好看。人們稱它為樹掛,最有名的是大陸東北松花江上的樹掛,已成觀光景點。台灣也有樹掛,較容易看到的地方在合歡山,當雲霧瀰 漫水氣夠,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就會出現,宜蘭的思源埡口也會發生,台灣山區只要常有山嵐地區,氣溫低到零度以下的地方就會有樹掛景象。其實只要您留心觀察周 遭天氣的變化,常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民國94年2月2日關島機場因為霾害影響飛機起降。「霾」與「霧」相類似,但是霾的相對濕度不及霧且顏色 比霧更顯得暗灰色。

「大雨」及「豪雨」到底不同 在那裡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最新修訂之「大雨」及「豪雨」定義如下:

一、大雨:指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 達五十毫米以上,且其中至少有一小時雨量達十五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

二、豪雨:指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達一百三十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若二十 四小時累積雨量達二百毫米以上,稱之為「大豪雨」,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達三百五十毫米以上,稱之為「超大豪雨」。

低壓環流、熱帶低壓及 T.D.的區分

最近我們的天氣報告中,常提到受低壓環流、熱帶低壓及T.D的影響,我想很多人都不瞭解什 麼是低壓環流、熱帶低壓及T.D是什麼,它們的不同點又在那裡,今天特別為您介紹:

低氣壓環流:在北半球,不管它的中心氣壓值的高低多少,只要氣流線以反時針的方向流動,都稱為低壓環流,它可能在海洋上、陸地上生成,我們都通稱為 低壓環流。

熱帶低壓:生成在熱帶海洋上的低氣壓稱為熱帶低壓。

T.D.:Tropical Depression 英文的縮寫,是熱帶低壓當它的中心環流風速超過25浬或12公尺/秒時稱為T.D.。如果它的風速繼續增強達到34浬時就稱為颱風。

颱風

颱風是低壓環流,它與一般低壓不同的是它生成在海洋上的熱帶低壓內部水汽含量及溫度都比其它低壓來多,來 得高,一般簡稱T.D。T.D是熱帶低壓,其中心風速低於25KTS,每秒十二公尺,約五~六級風。T.D有的會減弱消失,有的會逐漸發展,如果在條件有 利的環境下,它中心環流的風速達到34KTS,每秒十七公尺或八級風以上時就命名為颱風,所以只要是在熱帶海洋上的熱帶低壓,其中心風速只要達到 34KTS,每秒十七公尺或八級風以上時就稱為颱風,不管其範圍大小。

侵台颱風

凡颱風中心直接登陸台灣或中心沒登陸,但其暴風圈侵襲台灣陸地的颱風,均稱侵台颱風。

陸上颱風警報

預測颱風的暴風圈將在未來十八小時內,侵襲台灣陸地。中央氣象局會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海上颱風警報

預測颱風的暴風圈在未來廿四小時內,將進入距台灣海岸線100公里之海域時,中央氣象局會發布海上颱風 警報。

颱風半徑

從颱風中心向外測量平均風速達七級風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颱風半徑,依此距離畫一圓,就是颱風暴風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