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陸地增溫快,空氣膨脹上升;此時海上氣溫比陸地低,陸地上升的空氣就由海上的空氣來彌補,這種 由海上吹向陸地的風,稱為「海風」。
夜晚陸地降溫快,海上氣溫比陸地高,空氣上升,此時由陸地的空氣來彌補海上上升的空氣, 這種由陸地吹向海上的風稱為「陸風」。
白天陸地增溫快,空氣膨脹上升;此時海上氣溫比陸地低,陸地上升的空氣就由海上的空氣來彌補,這種 由海上吹向陸地的風,稱為「海風」。
夜晚陸地降溫快,海上氣溫比陸地高,空氣上升,此時由陸地的空氣來彌補海上上升的空氣, 這種由陸地吹向海上的風稱為「陸風」。
白天山坡上受熱快,空氣受熱上升,此時山谷裡的空氣也沿山坡上升,正好彌補山坡受熱上升的空氣。因 此由山谷吹向山頂的風稱為「 谷風 」。
夜晚山頂的降溫比山谷快,所以山頂上的空氣又向下流到山谷,由山頂吹向山谷的風稱為 「山風」。
氣團是指一大片的空氣它的範圍超過二千公里以上。這一大片空氣的性質近乎相同。氣團指的是高氣壓;如太平 洋高氣壓、大陸極地高氣壓。
太平洋高氣壓是屬於暖而濕的氣團;大陸極地高氣壓是屬於冷而乾的氣團。所以從源地及緯度的不同, 我們可以把氣團分為赤道氣團,熬帶氣團和極地氣團三大類。
當一個人站在火爐前,就可以感覺到熱,這種熱傳遞到人體的過程,就叫輻射。縱然火爐與人體之間沒有空氣, 熱量也可以傳遞。太陽的熱量,就是經過沒有空氣存在的太空,傳遞到地球上來的。簡單的說就是不必經過任何物質直接傳熱的方法。通常太陽的熱不需要藉著空氣 來傳熱,就可以直接向地面散佈。地面吸收的太陽熱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向空中散佈。在晴朗的夜晚,地面的熱輻射出去後變冷,使得空氣冷卻而產生霧,只要太陽 出來,氣溫回升,霧就會消散。
地球自轉效應所產生的偏向力,稱它為科氏力。在北半球向右偏,緯度愈高,向右偏的角度愈大。
變性大陸高氣壓:當冷氣團在西伯利亞、蒙古、新疆一帶,它的中心位置滯 留在原地,但其周圍的冷空氣不斷向外擴散,向東南擴展的冷空氣,經過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後,已失去原來冷氣團的特性,這種高氣壓到達台灣時稱它為「變 性大陸高氣壓 」。
移動高氣壓:在西伯利亞、蒙古、新疆一帶的冷高氣壓,其中心位置隨著氣團的移動,同時在改變它原有的特 性,這種氣團稱為「移動高氣壓」。
高壓迴流:當移動高氣壓到達台灣北部,繼續向東移動時,等壓線會從東海、台灣北部海面,琉 球群島海面經過再回頭,此時由東向西的等壓線迴流到台灣,氣流是潮溼的,溫度是上升的,台灣會出現晴朗舒適的天氣,這種高氣壓稱為「高壓迴流」。
空氣和水一樣,都會產生冷、熱對流現 象,也同樣是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高氣壓它是個圓柱體,在它籠罩下,該區域內的乾、冷空氣會向外流散,冷空氣重-往下沈,會產生增溫作用,愈接近地面,溫 度愈高,於是冷空氣中所含的水氣就逐漸被蒸發,當然就不容易下雨了,因此高氣壓區域內,大都是晴天。
相反地,當四周高氣壓的 空氣流到低氣壓區時,聚集的空氣逐漸上升,在上升途中遇到高空的低溫,於是凝結成小水滴,就是我們看到的雲。雲中的小水滴不斷的上下運動後,併成大水滴, 落到地面就是雨,所以在低氣壓籠罩的區域內,天氣容易變壞,也容易下雨。
影響台灣冬天天氣的冷氣團,是指蘇俄西伯利亞、 大陸蒙古、新疆一帶的冷高氣壓。冬天台灣的天氣及氣溫的高低受它主宰。當它到達台灣時,氣溫下降攝氏十度之內時,稱「冷氣團 」。
氣 溫一天驟降超過攝氏十度以上或最低氣溫下降到攝氏十度以下時,稱為「強烈冷氣團 」。此時中央氣象局會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預防寒害。因為強烈冷氣團所帶來的低溫,對中南部的農殖業影響最大。所以冷氣團的強度,是指它對台灣地區氣溫 下降的程度。
高氣壓與低氣壓不能用它的中心數字大小來區分,相同的氣壓值可能是高氣壓,也可能是低氣壓。 高、低氣壓的區分是以氣流線的走向而定。
高氣壓─在北半球而言,氣流是順時針方向,南半球是反時針方向。在地面天氣圖上,高 氣壓用藍色「H」表示,氣壓數字也用藍色標示。
低氣壓─在北半球而言,氣流是反時針方向,南半球是順時針方向。在地面大氣圖 上,低氣壓用紅色「L」表示,氣壓數字也用紅色標示。
天氣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天氣現象,如氣溫、風向風 速、雲狀、降水、能見度、氣壓…等氣象要素,也就是我們能夠看到或感覺到的晴、雨、溼、暖…等的大氣現象。
氣候是指一個地方 長時期的天氣現象平均統計值。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氣候統計資料至少要三十年,才能顯示出一個地方的氣候特徵。
天氣是代 表一個短時間的,具有多變性的,在同一時間內,不同地區天氣不完全相同;同一地方、不同時間天氣也常不相同。
氣候是代表一個 長時間天氣平均值,一個地方的氣候特徵,受它所在的地理位置、高度、地形…等的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