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農園園主陳孟凱擁有電機博士頭銜及億萬元財富,然而他一心嚮往陶淵明的田園美夢,放棄人人稱羨的高科技工作,回鄉設立東籬農園、推廣有機食品。東籬農園在兩年內迅速達成損益兩平,陳孟凱是怎麼辦到的?
當你擁有傲人的博士學位、漂亮的妻子、乖巧的孩子,當過科技公司總經理、還坐擁價值數億元的財產,對這種地位、事業、財富皆不缺的人生,你打幾分?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人生,就是一百分,但是東籬農園園主陳孟凱認為,這樣的人生,最多只有七十五分!
現年四十六歲的陳孟凱,頂著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博士的頭銜,曾任職於美國通用汽車半導體設計部門以及聯合信號等知名公司,更是太一信通與精盟科技兩家科技公司的創辦人之一,是不折不扣的科技新貴。
陳孟凱更繼承家族位於中科旁邊七千坪、價值數億元的土地。照道理,名利皆不缺的他,開名車、住豪宅、喝好酒應該是他追求的目標,但陳孟凱卻寧願櫛風沐雨,不辭辛勞地打造這座位於中科旁的中國式休閒農園,選擇社會非主流價值觀的他,究竟想達成什麼理想?
月營收三五○萬元 兩年內達成損益兩平
熱愛中國古典文學,尤其嚮往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境的陳孟凱,把整座東籬農園,以陶淵明詩中的意境打造,整座農園有「歸園田居」、「微風好雨」兩幢中式建築。
而廣達三千多坪的庭園,種滿了菊花、迷迭香等各式花卉,還有小橋流水以及扶疏林木,把「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的興味,烘托得恰到好處。
二○○三年底開幕的東籬農園,環境優美,宛若世外桃源。然而,東籬農園更為人所稱道的是提供的套餐,全部採用有機素材,講求輕油、輕鹽、輕糖、輕味、輕脂「五輕主義」,讓身體沒有負擔。並由前來來與君悅飯店主廚倉志偉,以及陳孟凱夫婦研發出中式、日式、歐式各類的養生套餐。
客人在「歸園田居」用完套餐後,信步走過美麗的花園,到「微風好雨」喝茶、聊天,這樣的用餐方式和環境,很受消費者喜愛。因此開幕一年多以來,月營業額約有三五○萬元,已可打平各項開銷。
然而,從三年前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到如今具體成形的桃花源,陳孟凱花了極大的心血。從開始規畫到整地、興建的過程中,預算不斷追加,最後竟高達五千萬元。
原本應該西裝革履的他,放下電腦鍵盤,改拿鋤頭,一草一木皆親力栽種,黝黑的皮膚、乾裂的雙手,正是努力過後所留下來的痕跡。
他的太太蔡傳嫻在旁說:「很多人羨慕我先生繼承這塊價值不菲的土地,但是當年這一片荒煙蔓草的景象,我覺得這反而是種詛咒,而不是祝福!」
打出品牌口碑 建立有機蔬菜銷售平台
對於陳孟凱而言,投入這麼一大筆錢、花這麼大的心力,打造這一片他心目中理想的桃花源,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藉由好的用餐環境、好吃的餐點,把口碑打出來,塑造東籬農園的品牌,創造附加價值,讓東籬農園能成為各式有機蔬菜的銷售平台。
同時也讓更多消費者願意接受有機餐,進而幫助入不敷出、栽種有機蔬果的農民;創立東籬農園,讓陳孟凱的人生從七十五分邁向一百分,他笑說:「東籬就是我在紅塵中『修性』的處所。」
然而,由一個一切只講求證據、追求理性思考的科技人,轉變為感性思考、充滿人性關懷的文人雅士,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陳孟凱的人生,出現如此巨大的轉折?
陳孟凱自認從小就是個乖乖牌,父母要他考第一,他就不敢考第二名。從建中、台大電機系,到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拿到電機碩士、博士,求學路上陳孟凱都是第一志願。而進入社會後,事業、結婚、生子一一完成,擁有人人稱羨的名利與幸福的家庭。
然而,在三十歲那年,一位親近的長輩罹患憂鬱症和妄想症,家人全都束手無策,惟有陳孟凱能和這位長輩溝通,因此當時仍在美國工作的他,背負起幫助長輩治療病症的重責大任。
就在往返美國、台灣,協助治療的過程中,陳孟凱讀了許多心理、精神方面的書籍,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反思追求名與利這些「社會主流價值」,是否真的能夠達到「平安喜樂」?
「處在商業社會中,我並不否定社會主流價值,只是覺得社會把它們太誇大了。對我來說,賺進更多的錢、開更好的車,蒐集這些『勳章』,只能把七十五分的七,變得更大,但是並沒有辦法把它提升到八或九。」
這樣反思、摸索的過程長達十年,期間陳孟凱也曾經返台創業。直到○一年,他決定放棄當時如日中天的科技事業,回到家鄉台中,完成讓自己的人生從七十五分變成一百分的理想。
陳孟凱家族位於中科附近有七千坪農地,身為長子的他,一直有把這塊土地資產活化的想法,也曾想過把它拿來建老人安養中心。但是,陳孟凱覺得開安養中心並無法激發他的熱情,就在一次日本MOA(岡田茂吉協會,日本最大有機認證組織)桃山餐廳自然食的參訪活動後,陳孟凱終於找到能激發他生命熱情的事業。
推廣「MOA自然食」規畫兩千坪有機示範農場
一般蔬菜栽種過程中,為了讓賣相好看,農藥、化肥濫用的情況非常嚴重,以至於現代人的身體愈來愈糟,後代子孫恐怕也將沒有土地可用。但是栽種有機蔬果的成本很高,導致有機蔬果的農民往往入不敷出。因此,陳孟凱要把東籬農園建立成一個平台,推廣「MOA自然食」,為有機農民增加收入。
陳孟凱認為許多人花錢花得很沒有「德行」,寧願花兩、三萬元不斷換手機,卻不願多花幾十元買有機蔬果,吃進那麼多毒素卻不自知。
過去身處科技業的他,也對科技界拚命鼓勵消費,不斷造成資源浪費,有更深的省思;因此陳孟凱自許要把東籬農園創造為值得信任的有機食品品牌,累積更多願意購買有機食品的客戶,為更多的有機農民創造商機,在自己有生之年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目前為東籬農園合作的農民廖運程就指出,之前曾與一些有機餐廳合作,但這些餐廳往往為了穩定貨源、降低成本,與多位有機農民合作,自己收成之後,貨往往賣不完,以致血本無歸。如今,東籬農園主動「包養」,讓廖運程栽種有機蔬菜的理想得以延續。
目前東籬農園的有機醋、蔬菜、肉類都是與有機農民合作,甚至之前南投縣中寮鄉有機栽種的柳丁滯銷,也是透過東籬農園寄售才賣光。陳孟凱運用文字包裝,把柳丁介紹給東籬的客人,在短時間內,就把五千公斤的有機柳丁,全數銷售一空。
陳孟凱說:「真的很奇妙,自從跳脫名利的羈絆,朝自己所認為一百分的人生前進之後,過去常有的焦躁與不安消失了,取代的是平安喜樂。」
陳孟凱的大學同學、曾一同創業的太一信通董事長覃培雄則說:「孟凱能脫離金光閃閃、刀光劍影的科技業而反璞歸真,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是他的好福氣。」
現階段,東籬農園站穩腳步後,陳孟凱計畫將剩下的二千多坪空地,規畫為有機示範農場,讓更多人了解什麼是有機栽種,談到未來的目標,他說:「我不怕商業模式被抄襲,相反的,如果東籬的獲利模式可行,我希望讓更多人來仿效。」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39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
/小檔案/
東籬農園 Profile
成立時間:2003年
負責人:陳孟凱
面積:7000坪(4500坪已開發)
主要業務:提供養生套餐、銷售有機蔬果
月營業額:約3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