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林語堂故居」,有兩個動機。說來慚愧,在職場上混了這麼些年,還沒認識一個住在陽明山豪宅的朋友,真不知是自己不努力,還是朋友不成材,因此,為了見識仰德大道上,富商巨賈的豪門大院,長點野心是為動機一。
至於第二個動機呢?這兩年,在朋友的婚紗照上,老看見這棟小洋樓,沒什麼水準的朋友往前這麼一站,唷呵~好像「人間四月天」的劇照,頓時散發出濃郁的文人氣息。站在攝影的角度,無論如何,也該來體驗體驗大師故居的神奇。
精緻典雅的建物,處處有景的巧思,確實滿足了我俗氣的動機,故居座落在陽明山腰,由大師親自操刀設計,興建於民國55年(1966),建築體以中國四合院為架構,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兼具東西美學,古典與現代,「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是大師對於故居的形容。確實,開闊的前庭與精緻的後院,透天中庭的竹林魚池,完美呈現大師對於住家的想望,尤其坐在可愛的陽台,當清風拂面、大台北美景盡收眼底時,何來煩惱之有?語堂先生真不愧是生活藝術家。
至於室內的陳設,簡樸舒坦,破口的皮沙發、老式的打字機、泛黃的手稿等,濃厚的歷史氛圍令人神往,我彷彿成了大師的座上賓,有幸一窺文豪的生活風貌。比較糟糕的是,空氣中散發的黴味,竟神奇的觸動了思古心情,看來,我已到欣賞老東西的年齡了,可喜可賀啊。
說起語堂先生,文學與幽默大師,是世人最為熟知的封號,至於中學使用過的「林語堂英漢辭典」,則讓我們知道,他同時也是個語言學家,不過,你絕對猜不到,出生在清朝光緒年間的大師,與咱現代的電腦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喔,在講出大師的另一面之前,且讓咱先回到起點。
過去幾天,我逢人就問:林語堂為什麼是「幽默大師」?
不知道吧?別臉紅,目前還沒有答對的人,話說民國13年5月(1924),林語堂將「Humor」一字,翻譯為「幽默」,八年後(1932),他創辦「論語」半月刊,進一步提倡幽默文學,「幽默大師」的封號,自此加冕。
老實說,前述與文學相關的封號並不稀奇,此行最大的收獲,在於得知大師竟是個發明家,貼在牆上展出的各類機械設計圖、模型、專利申請函,充分展現大師在科學創意的才華,怎麼有人可以寫出「京華煙雲」還可以發明「自動打橋牌機」?真是讓人欽佩萬分。
其中,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作品出現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耗資十二萬美金,以其所發明的「上下形檢字法」為基礎,研發出當時最為輕巧簡便,且不學而能操作的中文打字機「明快」。
「明快中文打字機」的鍵盤曾授權使用於IBM的中譯英機器,以及Itek公司的電子翻譯機;語堂先生過世後(1976),神通電腦也以「上下形檢字法」發明「簡易輸入法」,成為現代人常用的電腦中文輸入法之一。這項劃時代的發明,可惜適逢中國內戰,而無法量產,甚至讓大師瀕臨破產厄運,試想,如果五十多年前,就有如英文打字機般便利的工具,對於中國文化的保存,將有多麼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