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漲、漲,什麼東西都在漲,過年時一台斤30元的雞蛋,過了年已漲到36元,說得更明確一點,凡衣、食、住、行、育、樂…等,沒有一樣不在上漲,但唯獨一樣沒漲,那就是薪水階級的薪水沒漲。不僅台灣的物價在漲,其實今年每個國家、地區的物價都在喊漲,為什麼全球物價都在跟著漲呢?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氣候暖化造成的。也因為氣候暖化,全球各地出現極端的天氣,也就是時常聽到的天氣異常影響了農產品的收成所致。
所謂天氣異常,依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對天氣異常及氣候異常提出兩個定量的判斷標準:
一、天候的距平值達到氣候標準差的兩倍以上時,此時不論這種天氣在最近幾年是否曾出現過。
二、根據過去三十年以上的氣候資料中,未曾出現過的天氣現象,此時不一定要氣候或天氣的距平值超過標準差的兩倍,但一些發展中的國家其氣象資料不一定會有三十年的紀錄,因此對這些國家放寬為二十五年。所以「天氣異常」或天候異常」指的是某一個地區出現了過去30至50年,甚至百年之內只有一次會兩次出現的罕見天氣現象。如民國94年3月5日的三月雪、苗栗泰安鄉梅園村、南投的東埔、溪頭…等地區百年來首次下雪。
由於氣候暖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天氣異常,而且極為極端,以下是全球近幾年極端天氣發生概況:
一、 颱風侵美次數破記錄
2005年美國東岸連續遭15個颱風侵襲,颱風生成數及侵美次數均打破百年記錄,原核定的颱風名字已不夠用,不得不臨時增加,其中八月份的卡崔娜颱風,來得最強、最猛,損失也最大,有些地方甚至廢城至今無法復元。
二、24小時內有70個龍捲風襲美
美國中西部是龍捲風的產地,但在2008年2月24小時內卻有70個龍捲風生成並侵襲西部五個州,至少55人喪生,農業損失嚴重。
三、 澳洲乾旱、水災並發
澳洲畜牧業非常發達,2007年發生百年大乾旱,許多牧場因無水可用導致關閉,乳製品大受影響,相反地,隔年2008年2月澳洲西南部又發生嚴重大水災,24小時內降雨量達625公釐,這個數字相當於侵台颱風一日降雨量,但對澳洲而言,卻是其二個月的降雨量。
四、 沙漠下雪
盛產石油的沙烏地阿拉伯,它的地理位置與台灣一樣,屬於亞熱帶氣候,2008年1月卻下起大雪,氣溫驟降到0℃以下,實屬罕見。
五、 伊拉克百年第一次下雪
2008年1月伊拉克首都遭受到百年來第一次下雪,氣溫嚴寒冷酷,也創近20年來最低溫。
六、 大陸雪災嚴重
大陸下雪並不足奇,但在華中、華西及華南地區20個省市一起下起大風雪卻是罕見。2008年1月下旬就下了近一個星期大風雪,交通、電力、供水、供電完全中斷,造成上百萬人無法返鄉過年,經濟損失超過1516億元人民幣。
七、 台灣寒害移到海上的澎湖
2008年雖屬冷冬,但冷的程度不僅未破記錄,甚至不如2005年來得冷,但澎湖地區卻遭受到寒冷的海水驟降,魚群大量死亡超過180噸,重創澎湖地區魚類生態及養殖業。
八、 歐洲氣溫狂飆
2006年的夏天,歐洲氣溫節節上升,到37至39℃之間,該年的8月8日法國就熱死112人,這年台灣宜蘭的氣溫也創記錄,在7月8日這天達38.8℃的新高。
極端的異常天候不斷地在全球各地發生,對自然環境及人類的生活有相當嚴重的影響,糧食收成銳減,加上今年冷冬,石油用量增加,且生產國又減產,這都是氣候暖化的結果,也是物價節節上漲的主要原因。
全球物價上漲探討
2005年8月當強烈颱風侵襲美國東岸後,有三成的石油生產因而停擺,油價開始飆升,加上美國副總統高爾呼籲重視氣候暖化問題,導致產油國減產,而最大消耗國美國及大陸卻開始囤積石油,因而讓油價由66美元飆升到2008年2月的102美元。油價的飆高連帶影響到運輸業、紡織業、電力…等許多相關產業,因此提高相關產品的售價。
其次是極端氣候的不斷發生,影響糧食的生長及數量的減少,如澳洲、加拿大、歐洲的小麥產量減少,加上中國大陸的北方也因乾旱,小麥歉收,而且大陸市場需求又持續升高,導致麵粉的相關產品的成本上升,如麵包、糕餅、麵條..等上漲,這也直接影響到生活費用的增加與支出。
更由於石油的減產及價格的上升,導致許多產業開始尋找替代能源,首當其衝的就是利用小麥、黃豆…等農業產品來轉化成為替代能源,使原本歉收的農產品需求更是以倍數上漲,如此三大主要因素的影響下,帶動全球物價節節高升,使得低所得人家生活越加困難,社會問題也就層出不窮,這也是媒體上常提到的M型的社會生態形成的者要原因。由此可以印證,天氣或氣候的異常或極端變化,不僅影響物價,且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品質,更嚴重的可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對老天爺不得不尊重它、善待它,從現在開始做好環境保護,避免地球氣溫繼續暖化,而不是物價再度上揚進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