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有7成的民眾把錢放在年息不到2%的定存裡。而以同期台股、基金,乃至債券賺少賠多的報酬率來看,放定存,反而是比較保險的策略。
但在6月3日,睽違3個月的千億元成交量重回台灣股市,美股在美元轉強、升息接近滿足點而有起色,新興市場在經過第2季的修正後也有奮力起飛的動力,連房地產也在兩岸和解下「紅光」滿面。
下半年,如果還把錢放在形同保管箱的定存裡,恐怕會平白錯失扳回全年獲利20%的大好良機!
「悶!」這是六月三日以前,國人到處投資皆碰壁的心情。
正因為台灣與全球景氣悶了大半年,以致六月三日,台灣有五十家上市公司股價漲停板、台股成交值攻上一千零三十一億元時,許多投資人已冷卻的心卻一時還無法回溫,不敢相信久違的「錢」爺爺也隨著連宋回來了!
而在上半年投資一直沒打烊的周坤彥(化名),可是在第一時間就搭著中環、錸德的漲停列車迎回了「錢」爺爺。由此想見,周坤彥上半年的投資績效絕對不悶。
打破悶局 上半年贏家各有祕訣
高中時生活周記都是寫些匯率、股市分析的周坤彥,工作十年來靠著投資電子股已累積逾一千萬元的資產,今年以來則又再賺進三○%的獲利。
早上五點半就起床的周坤彥,在七點半上班以前,就會先把當天的《經濟》、《工商》、《財訊》、《電子時報》加上《蘋果日報》看完,再上網查閱前五大券商的研究報告,接著再確認前一晚經過線圖分析、電腦選出的股票,然後在九點半以前完成交易。「基本上頭五分鐘就知當天大致的盤勢了。」周坤彥說。
致新、奇樂達、瑞儀、聯詠,以及甫掛牌的菱光等,是今年讓周坤彥獲利亮眼的幾支股票。除了菱光,大部分的股票都是在三月前就獲利了結,他說:「去年底時就研判今年是電子年,而且在二月前較有行情,四月則會遇到財報季,所以年初就選定操作IC設計、Flash股。」
周坤彥以奇樂達為例說明他的選股原則,當時奇樂達的股價只有二十多元,但一個月每股可賺四到五元,顯然嚴重被低估,很值得投資。雖然周坤彥評估奇樂達股價可到四十元,但他可不是長線持有,而是三到五天、賺到二%就先出場。
「我會根據企業的獲利來設定股價區間。但我也常在目標價未到時,就先出場,然後再繼續來回做。」周坤彥頗為樂在其中的說,雖然他距離產業很近,工作上又容易取得資訊,但多數也不是內線消息,主要還是認真觀察產業、市場變化,又有聯想力,他才能屢屢抓對行情和方向,這也成了他最大的成就感。
而在四月中財報季後空手到五月的周坤彥,不斷研擬接下來的投資組合,他分析道:「下半年會從面板、零組件中選股,五月才剛跌破底線,六月分在面板業的出貨量公布後,找一些跌深且獲利無虞的公司,應有心動價可以進場。另外LED因產業不錯,也可再研究。」
和周坤彥一樣,被公司派駐在越南的黃錫文(化名),認為台股最有賺錢機會。而他做股票很遵循紀律和原則,就是嚴設停利與停損點和只投資熟悉的股票。有趣的是,身在汽車業的他,因妹妹在銀行做理財專員,反而對金融股比較熟悉。
「去年以來,金融股有合併題材,所以就更加關注。」黃錫文今年鎖定的是台新金和建華金,除了有題材,兩家公司的獲利和配股也很穩定,加上兩年來曾買賣過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對其股價也很熟悉。而黃錫文的做法其實是很機械式、持之以恆的重複賺差價,所以不太像是投資,反倒像是買賣。每天在網上下單的他,靠著這兩支股票,居然也能賺到一五%左右的獲利。
而身在異鄉的黃錫文也沿用「熟悉」原則,投資台灣的中小型基金。「畢竟這是我熟悉的市場,而且今年是很好的買點,所以我除了在前陣子股市下跌是申購單筆,定期定額的部分更從每月五千元加碼到七千元。」而重視停利的黃錫文,在這檔基金報酬率超過二五%後,已準備要贖回獲利的部分了。
贏過定存 下半年理財首要心法
不過,上半年能像周坤彥與黃錫文能在股市中快樂收成的,其實是少數。根據央行的統計,四月分金融機構定期和定期儲蓄存款期底餘額高達十兆八千多億元,比三月分多了一千零八十七億元,國人存款明顯流到定期存款。若不是流到定存,就是追逐短期儲蓄保單、高收益債、不動產證券化基金(REITs)或定存加碼等報酬率和風險都比定存高一點的理財商品。「有風險的投資,報酬率低;沒有風險的投資,卻是賠。」宏利人壽副總裁黃旗興對國人在上半年的投資做了以上總結。
所幸,六月三日,由科技股領軍的台股行情終於回來了,甚至產業景氣加溫的科技股,將在下半年為國人的投資理財扳回一城,扛起投資人全年獲利二○%的重責大任。
上半年績效耀眼的日盛投信基金管理部副總經理于蕙玲則補充道:「從電腦展後,電腦大廠接單增加,再加上即將進入的高股息行情,下半年會邁向高點。」凡此均符合理財專欄作家黑傑克在五月底的預言:「悶,才有賺大錢的機會。」橫看豎看,賺大錢的機會首重在台灣股市。
事實上,行情已悄然回春的不止是台灣股市。「經過第二季的修正,全球股市、美國股市,以及新興市場後勢頗有可為。」健麒投顧總經理張植雄樂觀地分析。
下半年真的會比上半年好嗎?這須從五大重要財經議題的發展來觀察,首先是股神巴菲特「看空」美元,但美元上半年的強勢卻跌破了股神的眼鏡。「巴菲特不一定看錯,因為美元長線仍然偏弱。只是在過程中還是會小有反彈。」張植雄說,而從最近非農就業人口、貿易與零售銷售等數字優於預期之下,美元確有繼續上揚的機會。
相較之下,過去一年走強的歐元,因經濟基本面不佳,歐洲央行又考慮降息,與不斷升息的美國,利差拉大。張植雄預估,一美元兌歐元可下探到一‧一八到一‧二○。「所以持有的外幣應以美元為主,或每當美元反彈時就買進。」
而與美元連動性高的黃金與貴金屬價格,則會隨著美元走強而下跌,下半年的表現不會太突出。至於油價,前荷銀光華投信副總經理、現為一銀證券顧問何文賢認為,若能維持在四十元水準,則明後年全球將出現大成長的局面。
但由於短線美元走強,人民幣又遲未升值,遠東銀行財富管理副總喻芝蘭表示,亞洲資金有流出現象,因此東南亞股市會出現區間的震盪整理。而對於牽動亞洲匯率的人民幣,張植雄認為,若人民幣升值幅度在五%以下,則亞洲貨幣會因失望性賣壓而走貶;若幅度在五%到一○%間,則亞洲貨幣短期走強。
升息到頂 美股反彈行情已浮現
美國升息,是第二個觀察重點。自去年六月以來,為了控制通貨膨脹,美國聯準會︶Fed(已連續八度升息,來到三%的水準。「升息的滿足點就快到了。」專家們咸認,而所謂的滿足點約在三‧五%上下一碼,距目前還有二到三碼的空間。
而張植雄預估,第三季應該就會升息到這個部位。一旦美國不再升息,將衝擊到匯率與債券,其中美元多頭行情就將告一段落,歐元則會有小反彈到今年初的原點。
今年上半年,由於資金大舉流入債市,以至於利率雖升,債券殖利率卻下降。所以宏利人壽副總裁黃旗興建議,待美國升息確定後,等於利空出盡,債市將會好轉,長期債券,尤其是美國政府公債比重可再增加,成本也會較低。
其實美國的升息政策,也反映對其國內經濟的樂觀。于蕙玲表示,歷經第二季修正性的下跌,應是中段落底。到了八、九月間,美股會漸入佳境,長線波段的終點會落到明年第一到第二季,甚至帶動歐洲股市和亞洲股市。另外,新興市場經過第二季的修正,加上經濟成長力道仍強、股市本益比低,因而五月開始反彈,值得列入下半年投資組合中。
兩岸和解 台股還有二○%漲幅
已在上半年拉抬一小波行情的兩岸和解商機,後續走向是攸關下半年台灣投資環境榮枯的第三個重要指標。股市名人「榮安邱」邱明宏在五月中旬時就向友人透露,台灣的投資環境,就看與中國大陸關係的改善程度,以目前的氣氛來看,台股往上調整二○%到三○%的空間是合理。
邱明宏以其曾投資香港長達十年的經驗,認為台灣在經濟上會香港化,甚至與香港有得拚,因此「觀光、百貨和飯店,乃至房地產會先受惠,是九十年來最好的一次機會!」
雖然台灣連續在三、四月的景氣對策訊號出現代表衰退的黃藍燈,但何文賢指出,這個落後指標加上M1b貨幣供給接近零,代表已到底部。如今兩岸關係又有改善,第三季應會動起來。「台股本益比低,殖利率高,下檔空間不大,其實對投資人非常有利。」從上半年大家多把錢放在定存等保本、固定收益的行為來看,國人希冀的報酬率已從昔日動輒二、三○%降到五、六%左右。「這其實好好選股,就很容易達成。」何文賢說。
只是,何文賢的「好好選股」,在目前的台灣股市操作可謂「難上加難」。黑傑克就以電子股為例,雖下半年是主流,但也漲不多,因為已不是高成長、高毛利,就沒有爆發力;而以往有利於賺價差的大波動,現在也鮮少看見,不但個股不容易出現一○%的漲幅,甚至有時得等個一星期才會有一○%的漲幅。
「在低報酬年代,就要回歸長線投資的理財方式。」黃旗興說。對於習慣在股市快速進出的台灣人而言,長線投資也許不夠刺激、不夠忙碌,但反而可以將多出來的時間和心力,好好用在過日子上。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42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