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陣以待–天香回味號稱秘方取自內蒙,但改良後口味甘香清甜,與小肥羊各有特色。來自內蒙的小肥羊火鍋短短六年之間,連鎖加盟店面超過七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人民幣四十三億元,成為中式連鎖餐飲在大陸惟一超越麥當勞的民營企業,而董事長張鋼的發跡史更是一篇傳奇故事。
朝陽初昇,青草含露,內蒙呼倫貝爾草原剛被大地喚醒,而牧羊人的歌聲早已從風動微擺的草際間飄揚了開來。原始奔放的旋律,如今免不了夾雜著現代機械化的音符,十多輛分別重達二十噸的冷凍貨櫃車一字排開,像是當年成吉思汗西征南討的金戈鐵馬部隊,在轟隆隆的引擎聲中,迅速邁上了征途。
這些運載著鮮美羔羊肉的貨車,即將奔向有中國餐飲界奇蹟之稱的「小肥羊火鍋」各省倉儲基地,三天之內,將先後分派進入七百家連鎖店面,等待著每天三十萬的顧客上門享受。
中式餐飲一年營業額高達四十三億元(人民幣,下同),這項紀錄的創造者,也是這則傳奇故事中的主角,即是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集團董事長張鋼,他和內蒙古另一家著名企業,去年在香港上市即聲名大噪的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同為大漠中的風雲人物。
五千元成就了上海灘的大漠人物
只不過張鋼的發跡過程更為經典,甚至可以說,經典到「簡單」的地步,六年間從內蒙包頭市一家不到百坪的小店,一躍而為遍布中國各城市的連鎖品牌,小肥羊攪亂了市場的擴張定律。
坐鎮在上海黃浦區總部的張鋼,一身灰黑色的中裝,看起來頗有上海灘大亨的架式,若非突然一句「我來自草原」的介紹,還真的無從判斷來歷背景。
不過從張鋼娓娓道來其事業的發展歷程,即可發覺經商確實需要點天賦。二十歲即在包頭鋼鐵廠擔任工人的張鋼,天生喜愛做生意,受不了工廠一成不變的生活,於是利用業餘空檔從呼罕浩特批來新款服飾在街上叫賣,「十天居然就賺了三百元,當時月薪不過十幾塊。」
初嘗甜頭的張鋼乾脆遞出辭職,先斷了自己的後路,並向朋友借了五千元,加上自己掙的五千元,正式踏上創業旅程。「所以我有時開玩笑說,小肥羊即使全部完蛋了,也只不過賠了一萬塊。」
經營服裝買賣已讓張鋼的生活步入小康,之後他看到了剛萌芽的手機市場,「當時大哥大還像磚頭般大的時代,我就意識到這行當穩賺不賠。」張鋼除經營手機外,同時還開辦聲訊台,洞燭機先,賺進了第一桶金。「但商業直覺也告訴我,這行飯吃不長久。」果然在九○年代後期,手機開始全面普及,大企業紛紛進駐,已非小打小鬧的經營者所能抗衡,因此,張鋼未雨綢繆開始尋找新的商業領域。
一張配方 啟蒙了餐飲連鎖大亨
九八年初,經常利用出差之便嘗遍各地美味的張鋼,發現一家極具特色的火鍋店,老闆將涮羊肉直接放進調好味的一鍋湯裡,完全不用蘸料,味道仍是鮮美異常,這又觸動了他的商業靈感,「若配上咱們內蒙的小羔羊,豈不更具商業價值。」當下張鋼毫不猶豫,掏錢買斷了這張有四十多種材料的配方,立即奔回包頭請了五、六位廚師與中醫師,進行改良試驗,並請朋友前來品嘗論斷,費時整整一年,終於獨創出集結了六十多味中藥材的湯頭。
九九年八月八日,小肥羊誕生了,當晚在友人四處推薦下,二十張桌子的小店座無虛席,次日開始出現排隊人潮,包頭市首度出現吃飯需要等位的場面。
短短兩個月,小肥羊店面即擴張至三家,甚至驚動地方領導前來一探究竟,於是張鋼決定跨出包頭市,朝內蒙的另一城市通寮發展,並租下了面積幾達千坪的三層樓房,心想這下不怕排隊人潮了。
沒想到事與願違,「出門第一仗就敗了!」張鋼形容自己被勝利沖昏了頭,不但沒做好市調,價格定位也含混不清,「不過沒有這次失敗,就沒有今天的成功。」之後張鋼學習先探勘市場,再下資金的開店法則。
取經西方 超越麥當勞 列百強第二
只是小肥羊真正迅速展店,如同秋風掃落葉般的態勢於全中國發展,還是從二○○一年開始的,張鋼不諱言地說,「百勝集團(擁有肯德基與必勝客品牌)的連鎖經營模式替小肥羊的迅速擴張鋪平了道路。」於是,內蒙資源加上了全球連鎖經營的觀念和方法,小肥羊終以王者之尊於大陸餐飲嶄露頭角。
直至去年底,小肥羊的營業額與店數均擊敗了中國麥當勞,僅次於學習對象的肯德基,位居中國連鎖餐飲百強的第二名,中式連鎖餐飲打敗西方巨鱷,這在中國還是頭一遭。
聲量逐漸加大的張鋼,在回憶了奇蹟般的發展史後,突然停頓了下來,隨後緩緩地說道,「快速成長當然也帶來了惡果,小肥羊在○三年就發覺苗頭不對!」原來不少加盟業者為求更大利潤空間,轉而以低廉肉品及材料取代小肥羊的配送原品,導致不少市場糾紛案例出現。
學到了西方連鎖加盟技術,卻沒看清本質精髓的小肥羊,初嘗危機四伏的窘境,「中國加盟者的素質不高,只會壞了這塊招牌。」張鋼並未沉淪於大量收取加盟金的愉悅裡,反而意識到維繫品牌的重要性,於是大刀闊斧全面調整戰略,從○三底停止加盟,不再以加盟數量取勝,而是更專注品牌信譽。
確立品牌 羔羊群中躍為餐飲界肥羊
市場專家認為,中國發家通常起得快,敗得更快,主因通常是滿足成功現狀,但張鋼顯然及早回頭,以所收取龐大的加盟金反過來清理戰場,即時改為直營方向,同時增強中央管控能力,檢討配送機制,方能逃過全面潰決的命運。
雖然位於內蒙的小肥羊總部,如今還是有接不完的加盟電話,但張鋼均不為所動,對於合約到期又做不好的加盟者,一律收回改為直營,並堅定地將上海、北京、西安、深圳、天津,定為直營的五大戰略城市。
「先站穩了這五城,其他地方經營虧損了也不怕,但五城若失其二,江山恐不保。」張鋼指著地圖說明五城位居中國地理分布的重要性,他同時明令,往後只要是肯德基、麥當勞設點之處,鄰近店面全部都得直營。
張鋼果斷的轉型策略替企業開拓了生機,原本業界人士評估小肥羊難逃早么的命運,沒想到這口氣卻綿密悠長,還在氣定返虛的境界中,悄然於內蒙大本營進行強幹計畫。
小肥羊沒有養過一隻羊,但卻懂得與放牧人家打交道,透過合約收購機制,成為左右草原羊肉價格的一股力量,使欲仿效品牌者缺乏完整貨源供給。
「小肥羊一年要消耗三百萬頭羊,光是上海一天就要三噸羊肉。」張鋼發跡之後,內蒙羊肉每公斤平均漲了三塊錢,對以放牧為生的人家而言,小肥羊不與民爭利的作風,反讓後方主營的實力大為增強。
七月夏季的來臨,代表著錫林格勒大草原的生命又將重現,每年此刻,正是草長牲肥的季節,張鋼也似游牧民族般,總會回到生長的家鄉。
在小肥羊的成長過程中,他曾無數次開車深入大草原,直達中蒙邊境線上,置身茫茫草海之中,「讓心徹底靜下來,仔細思考小肥羊的戰略定位。」在張鋼幽然神往的語調中,透露著每年在中國各地奔忙的無奈,「投身在大草原中,惟我獨在的感覺,真的很棒。」
輕撫著辦公室中那尊展翅的金鷹雕塑品,張鋼的思緒似乎早已飛進了草原,或許是為下一步上市香港主板的計畫,提前呼吸來自草原的靈感。(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42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
一片跟羊風 小肥羊獨領風騷
講究獨特不用蘸料的內蒙小肥羊火鍋在內地爆紅後,中國大陸餐飲市場隨即出現一片「跟羊風」,包括小尾羊、小美羊、小羔羊、小綿羊類似名稱的店家紛紛開業,初期都有不錯成績,只是隨著殘酷的市場考驗,惟獨小肥羊一枝獨秀。
不過讓小肥羊最感頭痛者,並非這些字音相似的連鎖火鍋店,而是直接以小肥羊命名,並在前頭掛上不同地域名稱的店家,譬如河北小肥羊、南京小肥羊等。據估計全中國「仿名」的小肥羊將近五千多家,數量令人咋舌,也讓消費大眾看得眼花撩亂。
小肥羊火鍋的創始人張鋼,近年首要工作便是全力「打假」,這是繼戰略調整拒絕加盟後的另一番大動作,在全國各地狀告規模較大的仿名連鎖商;不過業界也有質疑聲浪,指「小肥羊」為通用名稱,難道連「汽車」也能註冊為商標?但張鋼對此相當氣憤,指「小肥羊」並非餐飲行業的通用語,內蒙古的牧民把六個月以下的羊稱為羔羊,並非小肥羊。
也因此一場場官司在中國各地上演,張鋼為了維護品牌決心,不惜全面開戰,但官司判決結果經常輸贏不定,好在去年中國政府送給了小肥羊一項大禮「中國馳名商標」,對於這得來不易的殊榮,張鋼如同吃了定心丸,讓「宰羊計畫」更充滿了動力。